農財君說
今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
《關于加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的意見》
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
首個聚焦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重要文件
意見發布后
吉林、河北、福建等地結合實際
紛紛出臺相關文件,貫徹意見要求
各地具體有何舉措?一起看看~
先來回顧下國務院辦公廳文件
國務院發布重磅文件!聚焦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
國務院辦公廳
目標
力爭到2035年,
建成系統完整、科學高效的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體系
資源保存總量位居世界前列
珍稀、瀕危、特有資源得到有效收集和保護
資源深度鑒定評價和綜合開發利用水平顯著提升
資源創新利用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舉措
開展系統收集保護,實現應保盡保。
強化鑒定評價,提高利用效率。
建立健全保護體系,提升保護能力。
推進開發利用,提升種業競爭力。
完善政策支持,強化基礎保障。
加強組織領導,落實管理責任。
國家意見從宏觀上提出
各省要加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
但具體誰來保護,保護什么、怎么保護
則是各省結合實際制定計劃
吉林
抓好優勢特色種質資源
一大批區域特色的、優異的農作物種質資源,
擁有長白山食用藥用植物、野生果樹、雜糧雜豆等珍稀動植物品類
四粒紅花生、延邊牛、東北民豬等地方土著或特有品種。
與其他省份相比,吉林有什么挑戰?
特有種質資源消失風險加劇;
優異種質和基因資源發掘滯后和開發利用緩慢;
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鑒定設施不完善,資源共享利用體系尚未形成。
對此,吉林提出具體目標:
到2021年底,完成全省作物、畜禽、水產、食藥用菌、農業微生物種質資源全面普查、系統調查與收集工作,建立省級農業種質資源名錄信息庫。到2025年,建成完善的作物種質資源庫、畜禽水產保種場和農業種質資源鑒定評價體系,作物種質資源庫(場、圃)、畜禽保種場(區、基因庫)、水產保種場(種質資源保護區)和食藥用菌等資源儲存庫建設取得明顯成效,農業種質資源重要性狀鑒定與利用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創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種質,為建設現代種業提供有力資源支撐和技術儲備。
到2035年,力爭建成系統完善、科學高效的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利用體系和資源深度鑒定評價體系,使全省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評價、創新及利用整體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重要任務
制定發展規劃,建立長效機制。
開展系統普查,做好收集管理。
健全保護體系,提升保護能力。
加強科學研究,強化科技支撐。
開發利用資源,提升種業競爭力。
保障措施
加強組織領導,強化責任落實。
完善政策支持,加強基礎保障。
健全規章制度,完善獎懲措施。
加強宣傳引導,依法保護資源。
福建
提出九條措施,多元開發利用
特色產業發展方面,福建省提出,要加大平和琯溪蜜柚、安溪鐵觀音、武夷山大紅袍、長汀河田雞、上杭槐豬、寧德大黃魚、漳州石斑魚、古田銀耳等地方特色品種產業化開發力度。
交流合作方面,提出要持續推進閩臺交流合作,鼓勵與“一帶一路”特別是東南亞國家及相關機構開展農業種質資源交流與合作。
目標
加快構建多層次收集保護、多元化開發利用和多渠道政策支持的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新格局,為建設現代種業強省、保障糧食安全、發展特色現代農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奠定堅實基礎。
舉措
1、開展系統收集與保護,實現應保盡保。
2、建立鑒定評價體系,服務種業創新。
3、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保護條件。
4、建立健全保護體系,提升保護能力。
5、推進開發利用,促進特色產業發展。
6、注重機制創新,激發內生動力。
7、深化交流合作,引進優異資源。
8、完善政策支持,強化措施保障。
9、加強組織領導,協調推進落實。
河北
加強基礎建設,各階段目標明確
應保盡保!河北種質資源保護有了新目標、強措施
包括新建穿龍薯蕷、甘草、大花杓蘭、手參、河北梨等農業野生植物原生境保護點,蘋果、梨、葡萄、棗、柿子等5個優勢果樹種質圃,蠡縣山藥、豐南胭脂稻、深縣韭黃等3個名特優地方品種保護區和宣化谷子、張北燕麥等2個中國起源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區。
組織開展小麥、玉米、棉花、果樹、蔬菜、中藥材、雜糧、兼用牛、豬、雞、羊、海參、對蝦、鲆鰈、泥鰍、微藻等作物、畜禽、水產良種聯合攻關等。
目標
到2025年,初步建成系統完整、科學高效的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體系,基本完成珍稀、瀕危、特有資源收集和保護,資源深度鑒定評價和綜合開發利用有效開展,資源創新利用能力達到全國先進行列。建成省級農作物、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利用信息管理和服務平臺,實現遺傳資源鑒定評價數據信息共享共用。省級收集保存農作物種質資源總量由目前的6萬份增加到10萬份,果樹苗圃活體種質資源總量由目前的2300份增加到3500份。各類農業保護區(保種場、原種場、種質資源圃等)總數量由目前的46個增加到56個,篩選特優農作物種質資源總數由目前的230個增加到300個,育成農作物、畜禽、水產優良新品種(品系)總數由目前的805個增加到1200個。
到2035年,建成系統完整、科學高效的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體系,珍稀、瀕危、特有資源得到有效收集和保護,資源深度鑒定評價和綜合開發利用水平顯著提升,資源創新利用保持國內先進水平。省級收集保存農作物種質資源總量達到15萬份,果樹苗圃活體種質資源總量達到5000份,各類農業保護區(保護場、原種場、種質資源圃等)總數量達到73個,篩選特優農作物種質資源總數達到500個,育成農作物、畜禽、水產優良新品種(品系)總數達到2000個以上。
舉措
1、加強收集保護,實現應保盡保
全面開展普查征集和搶救性收集
加強關鍵環節基礎設施建設
2、強化鑒定評價,促進高效利用
建立健全種質資源鑒定評價體系
開展深層次創新評價
廣泛開展交流合作
3、健全體系機制,提升保護能力
明確保護主體
建設管理平臺
加強管理與技術創新
4、強化開發利用,提升種業競爭力
實施專項開發
搞好多形式利用
5、完善政策支持,強化基礎保障
加強資金支持
保障用地需求
強化激勵引導
6、加強組織領導,落實管理責任
落實主體責任
加強規劃引領與監管
嚴格獎懲措施
目前,各地積極投入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工作
河南省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規劃(2020-2035)編制工作正式啟動
《浙江省農作物種質資源開放共享辦法(修改稿)》全文公布
湖南省農作物種質資源庫揭牌,可保存種質資源15萬份
......
可以預見,資源的有效保護利用
將成為產業發展源動力
進一步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
- End -
記者丨農財君
編輯丨農財君
新時代 新種業
南方農村報丨農財寶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