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全國現代種業發展暨南繁硅谷建設工作會議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戴景瑞圍繞玉米種業做報告。
戴景瑞:拓寬玉米種質基礎 一批綠色高產高效新品種培育推廣成功
發掘育種急需優異種質資源、培育篩選綠色高產高效玉米新品種、“政產學研用”聯動、科企深度合作……自2014年國家玉米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開展以來,取得了各項突破性進展,引領和推動了玉米種業快速發展。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戴景瑞總結了國家玉米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開展以來取得的新成效。

中國工程院院士戴景瑞
他表示,玉米攻關組以抗旱性、耐低氮、抗莖腐病、抗穗粒腐病性狀為主要抓手,先后鑒定材料41705份次,篩選出優異資源785份。先后召開了4次優異種質田間展示活動,已向種子企業、科研教學單位共享分發了5343份次種質,解決急需資源短缺問題,拓寬了我國玉米育種種質基礎。

同時,組織有意愿、有條件的19家種子企業與科教單位開展聯盟育種,開展《玉米良種攻關育種中間材料、DH系、優良自交系及相關技術有償共享方案》征集,資源共享、利益均沾,加速多出、快出好品種。
為了快速篩選出符合產業發展需求、適宜全程機械化作業的玉米新品種,攻關組率先在東北中熟春玉米區和黃淮海夏玉米區開展國家籽粒機收區域試驗,制定了適宜機收籽粒玉米品種的國家審定標準。四年共完成了387個品種的區試、629個品種的品比試驗,測試規模達1.3萬畝以上。
2017-2019年有京農科728、澤玉8911、新單58等31個機收籽粒類型品種通過了國家審定,引領了我國玉米育種發展方向。

為了加速玉米新品種的推廣應用,先后在東北華北、黃淮海共舉辦不同類型品種展示活動6次,主管部門、育種家、經銷商、種植戶、等人員不同形式參與人員達8200余人次,加快了新品種在生產上的大面積推廣應用。(來源:中國農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