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托管是在依法、自愿、有償的前提下,農戶以市場方式向托管主體購買所需的生產服務,在不改變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前提下,實現土地的集約化、規模化、專業化生產。分為全托管模式和半托管模式。
近年來,土地托管在山東、河南、陜西、吉林等農業大省發展迅速、勢頭良好。早在2014年,河南省土地托管面積近1000萬畝,約占全省耕地總面積的8.3%,達到了農戶、種植大戶、合作社、農機合作社、農資企業多方共贏的效果。2017年,土地托管模式在甘肅省隴南市徽縣悄然出現。
2018年,金種子公司托管永寧鎮9村耕地6200畝,針對玉米開展全托管服務,托管費用為380元/畝。金種子公司盈利方式主要有三種,即收取托管費服務費、賺取(糧食、農資)購銷差價、獲取農產品加工環節利潤。
產生背景
土地托管作為一種新型農業生產經營模式,產生的主要原因是農業比較效益下降、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外出打工、勞動力結構發生變化,農村空心化、農民老齡化、農業兼業化等問題日益突出,很多農民存在“種不了、放不下”的矛盾心理。土地托管破解了“誰來種地”、“怎樣種好地”的問題,將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讓農民“坐享其成”,農民既能輕松種田,還能外出務工,實現了農民“離鄉不丟地、不種有收益”“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的愿望,農民不僅省心,收入也有了保障,使農業現代化成為可能。
徽縣土地托管現狀
徽縣是一個以糧食生產為主的農業縣。年糧食播種面積在55萬畝左右,總產量在16萬噸以上。長期以來,人多地少、青壯年勞動力短缺、生產效益低等諸多因素,制約著糧油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為了從根本上改變這一被動局面,縣鄉農業部門因勢利導,鼓勵和扶持隴南金種子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金種子公司”)抓住國家把發展糧食生產放在戰略高度謀劃的有利時機, 從糧油生產的關鍵環節入手,開展產前、產中、產后經營服務模式創新,走出了一條生產方式新、社會化服務質量優、土地經營集約化程度高、生產效益好的農業生產經營新模式--土地托管,破解了多年困擾徽縣農業穩定發展的瓶頸問題,解決了農戶缺勞力、缺技術、缺資金的問題,解決了外出務工人員土地荒蕪的后顧之憂,提高了農業生產水平,增加了效益,起到了典型示范帶動作用。2018年,金種子公司托管永寧鎮 9村 310戶耕地6200畝,其中貧困戶52戶。
具體做法
金種子公司在不改變農戶土地經營權、使用權、所有權性質情況下,在農民自愿基礎上,把農戶分散的土地集中起來,為農戶提供零距離、點對點的“保姆式”服務,減少中間環節、降低生產成本,實現“四統一”,即:統一開展耕、種、肥、防、收、儲、售等一站式服務;統一采購生產資料,按照最低價格優先供應農戶,降低生產成本;統一組織機械化團隊,對托管土地進行播種、施肥、打藥、收割、烘干、儲存;統一實現糧食儲藏到公司“糧食銀行”,并開具糧食“存折”,農戶可憑存折兌換糧食或商品,也可以兌換現金。排除天氣因素,金種子公司對農戶作出畝產量不低于當地平均產量的承諾,不足部分由公司負責補齊,超產部分全部歸農戶所有,讓利于民。
目前金種子公司主要針對玉米開展全托管服務,托管費用為380元/畝,玉米收獲后有三種辦法:一是農戶自行出售或者拉回家里存儲;二是存儲到金種子公司“糧食銀行”,進行二次分紅(以存10000斤糧食為例,存儲1年時間,農戶可獲得除糧食收益(以存儲當日市場價格計算)外600元分紅);三是公司以高于市場價格0.02元/斤進行收購。
效益對比
以種植玉米為例,將農戶自種、土地流轉和土地托管三種模式進行對比。2018年,農戶自種玉米平均產量為1000斤/畝,生產成本為675元/畝;采用土地全托管模式,金種子公司因采用種肥同播技術、科學的病蟲害統防統治技術、機械化籽粒收獲、烘干等技術,產量較農戶自種最低可提高20%、病害發生率、生產效率都大大提高,金種子公司本身經銷種子、化肥、農藥等農資,生產成本可以控制在最低,農戶僅需向金種子公司支付(收獲后扣除)380元托管費,“一增一減”從而達到效益最大化;采用土地流轉模式,種植玉米情況下流轉費用最高300元/畝。
結論:在種植品種相同條件下,實行土地托管模式,農戶收益明顯高于農戶自種和土地流轉兩種模式。
三種模式收益比較

土地托管是一種可復制的雙贏模式
土地托管在不改變土地用途前提下將農民解放出來,通過科學的管理模式,對于推廣新技術、新品種,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和市場風險,解放勞動力,提升勞動生產率和社會化服務水平,保障糧食安全、增加農民收入具有重要意義。是農業生產規模化、機械化、集約化、專業化的全新探索,是適應新時代農業農村發展的實踐創新,是一種農民和托管主體雙贏的可復制、可推廣的好模式。
對農民而言:一是獲得穩定、超額收入。產量由公司作出承諾保障,另外可獲得超產部分的產量收入;二是種植費用前期由公司承擔,減輕農民負擔。三是解放了勞動力,可獲得除種地以外的工資收入。張志勇是徽縣永寧鎮遠近聞名的“田把式”,但一些新機械、新技術還是不會用。一個人種28畝地讓他力不從心,兒子考上大學后,單靠種地收入日子更是“捉襟見肘”。2018年,他將土地托管給金種子公司,從種到收全由公司負責。除了收獲時去地里看著收糧食,其余時間就去金種子公司打零工,平均一天收入120元左右,年底一“算賬”,全年下來能掙2萬元,加上農田收入,一年收入將近5萬元。“我們對托管的土地實行統一耕地、測土配肥、供種、播種、管理銷售等一站式服務,除去380元托管費,每畝土地純收入700元左右,這比農民自己種地劃算多了。”金種子公司負責人山金虎介紹。
金種子公司盈利方式主要有三種,即收取托管費服務費、賺取(糧食、農資)購銷差價、獲取農產品加工環節利潤。一是收取托管費用,通過以機械化作業為主要載體,拓寬在農資、植保等方面的服務領域,收取農戶的服務費用。如2018年,金種子公司托管土地6200畝,以托管費380元/畝、利潤50~80元/畝測算,獲利30~50多萬元;二是獲取可靠、穩定的糧食來源,賺取購銷差價。實行土地托管后,由金種子公司負責全程農業生產,公司實行良種、良技、良法配套,農產品品質有保障。金種子公司以高于市場收購價的價格從農戶手中收購糧食,一方面公司有了穩定的糧食收購渠道,另一方面,因其糧食存儲量大、議價能力強可與大型糧食需求企業對接,賺取差價。如金種子公司與紅川酒業、四川多家飼料加工廠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第三,金種子公司將糧食加工后出售,賺取加工環節利潤。
土地托管在保障糧食生產、保證農民收入方面具有積極作用,特別是這種模式不改變農民對土地承包權、經營權和農產品收益權,對托管方而言,不必承擔高額租金風險,避免非糧化沖動,以輕資產模式實現了土地聚集,更適宜在糧食主產區推廣。較好解決了當前農業技術推廣的末端問題,從而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
(來源:甘肅省農業信息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