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農技中心
關于印發《2019年全國農作物種子產供需形勢分析春季例會紀要》的通知
農技種〔2019〕36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種子管理站(總站、局、處),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種子管理總站,黑龍江省農墾總局種子管理局:
2019年3月25-27日,我中心在江西省南昌市召開了2019年全國農作物種子產供需形勢分析春季例會,分析了春季種子市場運行態勢,調度了春夏播作物種子生產意向和秋冬種作物種子田間長勢,安排了2019年農作物種子產供需形勢調度分析及種子市場監測工作。現將《2019年全國農作物種子產供需形勢分析春季例會紀要》印發你們,請結合實際貫徹落實。各地要進一步加強對種子生產經營主體的有效引導,切實做好今年種子產供需形勢分析與種子市場監測各項工作,促進農作物種子供需平衡和供種結構優化。
全國農技中心
2019年4月9日
2019年全國農作物種子產供需形勢分析春季例會紀要
2019年3月25-27日,全國農技中心在江西省南昌市召開了2019年全國農作物種子產供需形勢分析春季例會。會議按照夯實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農業高質量發展種源基礎的總要求,圍繞新時代保障供種安全和優化供種結構的目標任務,會商分析了春季種子市場運行態勢,調度了春夏播作物種子生產意向和秋冬種作物種子的田間長勢,研討部署了2019年農作物種子產供需形勢調度分析以及種子市場監測工作。各省(區、市)種子管理站(總站、局、處)、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種子管理總站及黑龍江省農墾總局種子管理局業務負責人參加了會議。紀要如下:
一、春夏播作物種子用種需求動向
(一)玉米。玉米種子市場呈現兩大特征:一是需種量回升、種子價格下滑。預計今年用種面積將回升2000萬畝以上,玉米種子需求量將明顯回升,但由于玉米種子總體仍供遠大于求,特別是同質化的入市品種劇增,玉米種子價格總體仍呈下滑趨勢。二是銷售高峰延后、種子價格分化。今年春季種子市場啟動遲緩,購種高峰期呈現延后、變短、更加集中的態勢;去年綜合表現好的品種、具有品牌優勢的品種以及部分次新品種價格穩中有升,抗性差的品種價格大幅走低。調度顯示,當前全國玉米種子市場價格28.12元/公斤,同比下降3.73%。其中東華北春玉米種子加權平均價為22.29元/公斤,同比下降4.59%;黃淮海區夏玉米種子加權平均價為23.12元/公斤,同比下降2.08%。預期兩大區域在播種前15天左右可能會出現集中購種高峰。西南玉米種子市場銷售過半,價格加權平均價為31.89元/公斤,與去年持平。
(二)雜交水稻。各地反映,雜交水稻種子市場呈現三大特征:一是需種量下降。水稻種植“雙改單”和“雜交改常規”的面進一步擴大,水稻總面積和雜交稻面積出現雙降局面,水稻種子需求量繼續下降,雜交水稻種子過剩加劇。二是“水稻優質化”加速。盡管水稻總面積調減,但優質稻面積明顯增大,抗性好、宜輕簡化栽培的優質稻品種價格逆勢上漲,大部分老品種、出米率低、米質較差的品種的種子庫存轉商已成必然。三是早稻種子銷售量出現斷崖式下降。目前早稻種子市場進入尾聲,因早稻收購價格低,農民普遍減少早稻種植,早稻種子銷售量大幅下降,調度顯示全國早雜種子銷售均價為52.78元/公斤,同比下降18.11%。目前中稻市場逐步進入活躍期,種子銷售均價為78.39元/公斤,同比下降3.47%;晚稻市場剛剛啟動,種子均價為61.47元/公斤,同比下降2.52%。北方稻區銷售進度均在30%以上,種子平均銷售價格為10.28元/公斤,同比下降2.37%,部分長粒香型優質稻品種需求旺盛,價格小幅上升。
(三)其他作物。根據調度結果,大豆種植意向有增加的趨勢,預計用種面積增加700萬畝左右,種子需求增加,總體價格穩中有升,但部分黑龍江農民尚處于觀望狀態,估計購種高峰將在播種前集中出現。受棉花收購政策尚未公布和棉花銷售進度趨緩等因素影響,預計棉花用種面積將有所下降,當前棉花種子市場陸續進入銷售高峰,運行穩定,價格與往年持平,衣分高的品種受市場歡迎。由于馬鈴薯商品薯銷售價格低迷,部分主產區農戶種植意愿下降,預計馬鈴薯用種面積調減5%左右,目前種薯銷售基本結束,價格總體持平。花生、春油菜、春小麥種植面積預計基本穩定,種子市場供應充足,目前價格與往年持平。雜糧雜豆、蔬菜種植面積預計小幅增加,種子市場運行平穩。
二、春夏播作物種子生產意向
在市場需求、結構調整和種子庫存等多因素傳導下,各作物種子生產意向順勢而變。調度顯示,玉米計劃產種面積止跌回升,大豆計劃產種面積大幅調增,雜交水稻計劃產種面積大幅調減,常規水稻、棉花、馬鈴薯計劃繁種面積均有一定程度減少,春小麥繁制種面積基本穩定,春油菜繁制種面積有所調增。如不出現大面積極端災害,各作物計劃繁制種面積的總產,預計都能滿足2020年春夏播用種需求。
(一)玉米。今年全國計劃制種面積約260萬畝,其中大田玉米計劃制種236萬畝,青貯玉米計劃制種21萬畝,鮮食玉米計劃制種3萬畝。全國計劃制種面積止跌回升,比去年實際制種面積增加23萬畝,增幅為9%。甘肅計劃制種面積增加14%,新疆基本穩定,云南和四川分別增加9%和14%,內蒙古則減少3%。近兩年經受住市場競爭檢驗的傳統優勢大品種如鄭單958、京科968、裕豐303、優迪919等意向制種面積回升,市場表現突出的新興品種如豫單9953、隆平275、全玉1233等意向制種面積擴大,大批新審定品種開始小規模制種,計劃制種的品種數量大幅攀升。種子企業在經過近幾年嚴酷的競爭后,已經能理性看待自己的品種,合理計劃制種面積,這有利于進一步緩解玉米種子供給過剩局面,有利于玉米種業的健康發展。
(二)雜交稻。全國計劃制種面積136萬畝,比去年實際制種面積減少近30萬畝,減幅達19%,其中早稻計劃制種24萬畝,比去年下降26%,中稻計劃制種82萬畝,比去年減少15%,晚稻計劃制種30萬畝,比去年減少23%,預計最終實際落實的制種面積還會減少。湖南、福建、四川、海南、江蘇、江西六大基地均大幅調減,但廣東、廣西逆勢略增。優質稻品種如野香優系列、傳統暢銷品種如甬優系列計劃制種面積有所增加,普通品種如Ⅱ優系列、C兩優系列計劃制種面積大幅下降,多數大型水稻種子企業雜交稻制種面積調減幅度在30%以上,雜交水稻種業進入滯銷品種種子大規模轉商出清、優質品種種子市場規模迅速擴張并行的結構轉型期,大部分以經營傳統品種為主、優質品種尚未進入市場的企業將經歷一段轉型陣痛期。
(三)其他作物。受利好大豆種植的市場和政策因素綜合影響,各地企業繁種意愿增強,全國大豆計劃繁種面積395萬畝,比去年繁種實際收獲面積增加71萬畝。其中黑龍江、山東、安徽的繁種計劃均有較大幅度增加,河南受去年災害影響持平略降。受市場行情走低影響,常規稻和馬鈴薯計劃繁種面積均呈現出明顯調減趨勢,常規稻計劃繁種159萬畝,比去年繁種收獲面積下降7%;馬鈴薯計劃繁種387萬畝,下降12%。棉花計劃繁種110萬畝,比去年減少9%,其中雜交棉計劃繁種1.2萬畝,常規棉計劃繁種109萬畝。春小麥計劃繁種86萬畝,與去年基本持平。春油菜計劃繁種8萬畝,比去年實際收獲面積調增1.6萬畝。辣椒、谷子、西甜瓜、向日葵計劃繁種面積較去年實際收獲面積有所調增,花生、高粱計劃繁種面積基本穩定。
三、秋冬種作物種子田間長勢
全國冬小麥落實繁種面積1111萬畝,比去年繁種收獲面積減少17萬畝,江蘇、安徽因去年年底降水偏多,陰雨寡照天氣導致小麥發育進程遲緩,其他各主產區冬小麥長勢較好,后期需重點防范赤霉病等重大病害的發生流行。冬油菜種子落實面積16.7萬畝,除湖北因移栽期持續干旱、冬季極端低溫多雨導致長勢不佳外,各制種省份長勢均正常。調度顯示,若生長后期不發生重大自然災害,病蟲害防治及時,預計冬小麥產種48億公斤,冬油菜產種1539萬公斤,能滿足秋冬種用種需求。
四、今年重點工作安排與要求
(一)增強種子供需形勢分析工作的預見性與指導性
各地要以優化種子供給結構為核心目標,健全種子供需形勢調度機制,完善分析方法,及時發布種子生產指導意見,引導種子企業調整制繁種面積。
一是建立例會會商機制。要抓住本輪政府機構職能改革的契機,爭取工作經費和會議指標,建立農作物種子產供需形勢調度分析例會制度,分春、夏、秋三個時段強化調度會商。
二是拓寬調度作物范圍。各地要加大對轄區重要農作物種子供需調度,繼續以市場化方式開展花生、高粱、向日葵、谷子、西甜瓜、辣椒6大作物協作組專題研究,推進特色作物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建設,補齊短板。
三是突出重點環節領域。各地要重點加強對種子生產基地、主導種子企業、用種大縣的深度調研;組織開展水稻、小麥、玉米、大豆生產及種子需求趨勢研究。我中心將組織開展全國水稻調查分析,摸清種植面積、常規雜交水稻結構、水稻直播與工廠化育秧發展狀況、種子商品化率等情況,為水稻種業發展提供權威依據。
(二)提升種子市場監測信息的時效性與代表性
各地要按照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的總要求,加大種子市場動態監測分析力度。
一是持續優化監測網點布局。各地要根據種子市場信息的作物代表性、區域代表性調整優化觀察點布局,增設備選點和臨時觀察點,確保監測到能代表轄區重要農作物和主要種子市場情況的數據信息。
二是著力提升監測信息質量。各地要加大對縣級種子站和監測點人員的培訓,確保各監測點按監測內容和監測規范開展種子市場監測;要加強對觀察點的指導,按評價標準對監測點工作進行評價,將評價結果與監測點經費撥付掛鉤,建立正向激勵機制。
三是強化監測信息審核分析。各地要及時審核轄區觀察點監測到的數據信息,對采集到的種子價格數據和市場行情信息進行標準化處理,構建大數據庫,開發分區域、分品種的種子價格指數、畝投入等數據分析工具。
四是及時發布監測工作報告。各地要圍繞種業發展大局,針對種業管理、企業經營、科研育種、農民選種等關注的熱點和需求,及時發布種情通報和專題報告,反映各區域種植面積變化趨勢,品種需求動向、種子余存狀況,對市場典型現象進行深度剖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