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抗旱、抗澇、耐鹽堿、耐瘠薄,可用于釀酒、飼料、食用、釀醋、能源等多種用途,是推進種植結構調整的重要作物之一。為充分挖掘我省高粱生產潛力,進一步滿足市場需求,促進農民增產增收,現提出2018年高粱生產技術指導意見。
一、因地制宜,選擇良種
根據不同地區資源稟賦和生產條件,因地制宜選擇經審定推廣的優質、高產、抗逆性強的品種。機械化生產水平高的地區選擇株高較矮(1.6米以下)、頂土力強、耐密植、柄伸適中、籽粒不易脫落的品種。
二、選地整地,合理輪作
高粱不宜重茬,選玉米、大豆等茬口為宜。根據高粱對土壤的要求,在前茬作物收獲后,抓緊整地起壟、蓄水保墑,延長土壤熟化時間,達到“春墑秋保、春苗秋抓”的目的。一般耕深25cm、壟距50—60cm。
三、適時播種,合理密植
依據品種生育期、地溫和土壤墑情確定播期。一般10cm耕層,地溫穩定在12℃左右、土壤含水量在15%—20%(大多為5月初)即可播種。晚熟品種適時早播,早熟品種適時晚播。春旱嚴重的山區、坡地、朝陽地塊應適時早播,低洼易澇、平原地塊適當晚播。
根據品種特點、生態條件、土壤肥力和生產習慣等確定基本苗。粒用高粱畝基本苗一般在7000—12000株,特殊品種可達2萬株,每畝播種量1—1.5公斤。精量播種機播種時要做好清選、曬種,保證種子大小均勻、整齊一致,每畝播種量0.5—0.75公斤。
四、加強管理,適時收獲
(一)間苗除草。精量播種地塊可不間苗,在播種后出苗前噴施使用適宜除草劑進行化學除草。人工間苗在4—6葉期進行,除草可結合間苗和中耕,進行2次。
(二)肥水管理。要分期施肥,增施基肥,施足種肥,適時追肥。一般每畝施用農家肥3000公斤,純氮20—25公斤、五氧化二磷6—8公斤、氧化鉀3—5公斤,可根據當地土壤情況和目標產量適當調整。農家肥作底肥,磷肥、鉀肥及氮肥的30%結合播種一次性施入,氮肥的60%作拔節肥、10%作粒肥。施種肥時注意種、肥分開,以防燒苗。高粱耐旱耐澇,但拔節孕穗和抽穗揚花是需水關鍵期,如遇干旱應及時澆灌。
(三)病蟲防治。螟蟲、蚜蟲、粘蟲、絲黑穗病是高粱常見病蟲害,可通過選用抗病品種、因地制宜輪作倒茬、種子處理、適時播種以及適當的藥劑處理等方式防治。
(四)適時收獲。最適收獲期在蠟熟末期,此時收獲籽粒飽滿,產量最高,米質最佳。機收可使用聯合收割機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