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現場
10月26日下午,中國種子協會、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廳、南寧市人民政府在南寧市東春大酒店共同舉辦了鮮食玉米“致富之路—健康之源”主題論壇。來自種子企業、業內專家、種植大戶、經銷商的250多名代表參加了本次論壇。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副巡視員孫好勤、中國種子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蔣協新、副會長馬淑萍、鄧光聯、顧問組組長李立秋等領導出席論壇。論壇由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種業信息與技術處處長、中國種子協會副秘書長王玉璽主持。

中國種子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蔣協新致辭
中國種子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蔣協新在論壇上的致辭中指出,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適應多區域生產,多環節延伸和多樣化消費的優良品種,是鮮食玉米產業發展的基礎性和先導性的任務,一是要在育種方向上創新,著力培育優質、高產、貨架期長的鮮食玉米品種,以贏得消費者和市場的青睞;二是要在品種類型上創新,重點培育加工型、營養強化型品種,以滿足不同經濟條件、不同年齡體質人群的需求;三是要在育種方式上創新,鮮食玉米具有貨架期短、消費主導性強等特點,科研單位應主動與流通商、種植戶和消費者融合,形成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育種方式;四是要注重知識產權保護,育種者和企業既要自覺規范使用種質資源,誠信經營,加強自律,規范自身行為,還要尊重別人的知識產權,自覺做到不侵權、不套牌、不假冒。同時,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應加強對《種子法》的執法工作,加大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落實相關法規要求,凈化種業市場環境,保證鮮食玉米種業健康有序發展。

中國種子協會副會長鄧光聯
論壇上,鄧光聯副會長就中國種子協會、全國農技中心、南方農村報、農財寶典共同完成的2018年鮮食玉米產業調研報告,并結合自己多年的種業從業經驗,分別從鮮食玉米產業的歷史背景、目前現狀、存在問題、對策措施及未來發展方向等方面給與會代表們作了深入細致地解讀,對促進鮮食玉米產業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和指導作用。鄧會長指出:“未來三到五年全國發展鮮食玉米2400-2500萬畝,八到十年發展到3000萬畝也是完全可能的”。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趙久然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趙久然從育種家的角度講解了鮮食玉米的多個品種的特點及適宜種植地區等內容,并表示:“甜加糯的品種將是鮮食玉米發展的一個新方向,高葉酸等營養強化品種也將是鮮食糯玉米的新亮點”。

Crook中國市場開發總監Michael Larivee
Crook中國市場開發總監Michael Larivee先生在報告中指出:“從育種、生產、加工,再到種子銷售以及種子經銷商和種植者,每個環節(人)都有義務為種子質量負責,生產優質種子要確保有經驗的育種家, 生產部門, 加工中心, 倉儲設備和檢測實驗室”。

鮮食玉米優秀品種頒獎儀式
論壇最后,舉行了第二屆中國(南寧)鮮食玉米大會優秀品種頒獎儀式,表彰了甜、糯和甜加糯的23個鮮食玉米優秀品種,頒發了獎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