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范“一粒種子” 保障農民豐收
9月23日是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從“一粒種子”到遍地金黃,農民用辛勞的汗水換來豐收的歡暢。日前,市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修訂通過了《天津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辦法》(以下簡稱《實施辦法》),將于2018年11月1日施行。這是我市健全種子法律制度、加快發展現代都市型農業、促進農民持續較快增收的一項重要舉措。
據了解,截至2017年年底,我市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企業57家。2017年我市農作物種子年總銷售額5.67億元。但是,我市仍然存在種業產業規模有待擴大、種業發展扶持力度有待加強、種子執法能力有待提高等問題。
為適應我市種業發展的新形勢,進一步優化種業發展的政策法治環境,市人大常委會對2007年通過施行的《實施辦法》進行了全面修訂。修訂后的《實施辦法》共九章51條,增加了新品種保護的內容,完善了發展種業科技、促進種子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強化了種質資源保護、種子生產經營、種子市場監督管理的制度措施。
鼓勵創新:明確保護新品種權所有人合法權益
加強新品種保護是堅持創新驅動的重要保證,也是創造有利營商環境的重要制度保障。
《實施辦法》設專章加強對新品種保護。明確保護新品種權所有人的合法權益,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植物新品種權所有人許可,不得生產、繁殖或者銷售該授權品種的繁殖材料;鼓勵種子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依法完善育種科技成果獎勵機制,對完成、轉化育種成果作出重要貢獻的人員,按照約定或者我市有關規定給予獎勵或者報酬。
加大扶持:支持育種研究、種源農業基礎建設、培育“育繁推一體化”企業
充分培育市場主體,發揮企業、科研院所的主體作用,促進企業做大做強是種業發展的關鍵。
《實施辦法》充分總結近年來的實踐經驗,對促進種業發展的扶持措施作出進一步優化,涉及基地建設、科技成果轉化、財政扶持、金融支持等方面。明確了政府支持,規定市和區政府應當采取措施,支持育種研究、種源農業基礎建設、培育“育繁推一體化”企業,促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明確創新能力建設,鼓勵和支持種子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設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實習基地、種業相關學科,支持吸引和培養種業研發高端人才。
規范生產經營:種子生產經營者應當建立檔案
要把好種子質量關,就要進一步規范種子生產經營行為。
《實施辦法》規定,種子生產經營者應當建立種子生產經營檔案。種子生產經營檔案包括種子田間生產、加工包裝、銷售流通等環節的原始記載或者憑證。具有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的種子生產經營者,應當按批次保存所生產經營的種子樣品,樣品至少保存該類作物兩個生產周期。
完善監管:建立種子生產經營者信用記錄
《實施辦法》還規定,農業、林業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種子質量的監督檢查。采取抽樣檢測方式監督檢查的,應當支付樣品費用,不得向被抽查者收取費用。
發生農作物種子質量糾紛時,當事人可以向所在地的區農業主管部門申請組織專家進行農作物種子質量糾紛田間現場鑒定。
市農業、林業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健全種子生產經營信用管理制度,建立種子生產經營者信用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