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推進我省國家雜交水稻制種大縣基地“五化”建設的通知
蘇農辦農〔2018〕23號
各有關市、縣(區)農業委員會:
為貫徹落實《農業部關于開展國家級雜交水稻和雜交玉米種子生產基地認定工作的通知》(農種發〔2013〕1號)和2018年1月國家種子基地建設與管理培訓班會議精神,結合我省實際,根據前期與各制種大縣調研座談情況,經征求各方建議,現就細化基地“五化”建設標準,統籌推進我省國家雜交水稻制種基地建設通知如下:
一、推動基地規模化:推動土地向種子企業、制種大戶、制種合作社等經營主體流轉,形成千畝以上集中連片、長期穩定的種子生產基地。
力爭千畝以上集中連片制種基地占雜交水稻制種面積的70%以上。集中連片制種基地應優先選擇生產環境優越、溫光水資源充足、交通便利的地塊,滿足制種隔離和機械化作業基本要求,嚴控制種風險,穩步提升基地種子生產能力。
二、強化制種機械化:集成機械化制種裝備和技術,實現種子生產全程機械化。
引導制種企業、制種專業合作社與種子機械企業聯合,推動機械耕翻、平整、灌溉、播種、育秧、移栽、施肥、噴藥、收獲和種子加工等實現全程機械化;重點攻關雜交水稻制種機械化插秧、趕粉等技術難點,在制種核心區域實現制種農機與農藝的有機融合,由點帶面,加快推進。
三、實現管理標準化:全面實現操作規程、基地管理、種子質量標準化。
引導優勢制種企業根據組合特點,逐步實現地塊選擇、田間管理、種子收獲、加工全流程標準化管理,鼓勵其向管理部門申請技術標準,形成基地所在區域雜交水稻不同組合專業化、標準化制種規范。
四、引導生產集約化: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專業化服務組織,優化利益聯合機制,調整生產要素組合方式,全面實現集約化經營。
引導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全程參與雜交水稻制種;引導優勢企業、科研院所與當地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聯合,集成優勢技術,集中統一服務,提高制種效益,降低制種成本,提升制種產業競爭力。
五、推進監管服務信息化:利用大數據、物聯網、衛星遙感等信息技術,建立天空地一體的智能化監管、質量可追溯、責任可追究等輔助決策系統,實現種子生產經營全程信息化管理。
建立以雜交水稻種子生產基地監管和服務為主要目的基地信息化平臺;逐步形成包含委托制種企業、受委托制種企業(農戶)、種子生產及質量情況、制種效益和項目實施情況的雜交水稻制種信息大數據,為管理部門監管提供數據支持;結合當地氣象、土壤、植保等信息數據,為種子企業、受委托制種企業(農戶)提供技術服務和風險提示;逐步建成制種基地所在縣與市、省級互聯互通的種子生產基地監管平臺。
請各地結合基地建設實際,加快國家雜交水稻制種基地建設,提升基地“五化”水平。
江蘇省農業委員會辦公室
2018年8月2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