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打造北京市馬鈴薯“種源之都”,促進京津冀馬鈴薯優新品種推廣應用,2018年北京市種子管理站實施了京津冀薯類品種展示與示范項目。針對京津冀三地氣候環境、消費市場特點,從中國農科院、張家口市農科院、北京希森三和馬鈴薯有限公司、華頌種業(北京)股份有限公司、雪川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引進了34個馬鈴薯優新品種,分別在延慶、昌平、天津薊縣、河北康保等地安排品種展示及品種示范。
6月29日,在馬鈴薯生長適期,北京市種子管理站、延慶區種子管理站,聯合希森三和馬鈴薯有限公司,組織市民、媒體記者等40余人,開展田間與室內相結合的馬鈴薯品種展示活動。
在延慶區種子管理站基地和希森公司馬鈴薯產品展示大廳里,紅玫瑰、5P-40、希森8號、中薯22、華頌34、雪川7、冀張薯25號……34個優新馬鈴薯品種依次亮相;有適合炒、燉的,有適合加工成面粉的,有適合油炸薯片薯條的,也有適合鮮食、榨汁的;不僅用途不同、外形各異,更有紫皮紫肉、紅皮黃肉、粉皮粉肉、黃皮黃肉、黃皮白肉等豐富色彩。
在隨后品嘗的馬鈴薯宴上,更是讓市民、記者看得眼花繚亂:土豆蛋撻、土豆丸子、土豆包子、土豆饅頭、炸土豆盒、土豆燒餅……,還有延慶人特別喜歡食用的“傀儡”、“土豆撓子”等琳瑯滿目的美食,據負責制作的餐飲大師介紹,他們共研發了500多道土豆菜肴,今天只展出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20余種主食,這些土豆食品依托傳統工藝制作,融合了煎、炒、烹、炸,以及燒、煮、燉、扒等工序,以其獨特的制作工藝和唇齒留香的味道讓人流連忘返。
展示活動從田間到展臺,又從展臺到餐桌,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了項目篩選的馬鈴薯品種,給企業提供了馬鈴薯主食化的展示平臺,也借助馬鈴薯主食佳肴,豐富了北京市民的餐桌,助力了馬鈴薯主食化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