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蘭花是許多家庭餐桌上的新寵。然而,許多人不知道的是,中國的西蘭花種子長期被國外種業公司壟斷,其中以日本種業公司為主。
種業不在自己手中,浙江乃至中國的西蘭花種植戶屢屢遭遇“無種可用”“種貴傷農”的尷尬——芝麻粒大小的日本西蘭花種子價格被炒到了一粒0.2元;可即便是如此的高價,農民們常常還買不到種子。
6月21日,“國家西蘭花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在浙江正式啟動。這是浙江第一次牽頭承擔國家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項目。
效益可觀種子難買
“西蘭花種子很俏,有時農民想種卻買不到種子。”省種子管理總站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破解西蘭花育種難題由此成為一項重要任務。
根據2018年國家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部署會安排,農業農村部開展的馬鈴薯、甘蔗、火龍果等11種特色作物國家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工作種,西蘭花也在其列,由浙江牽頭承擔。
省農業廳有關蔬菜專家介紹,西蘭花起源于地中海,在日本、歐洲等國消費量較大,過去在國內只屬于小面積種植的特菜。直到近十年,國內的西蘭花鮮銷市場不斷發展,才有了較大的種植面積,主要分布在浙江、云南、湖北、河北壩上、甘肅蘭州等地。目前,全國西蘭花栽培總面積約100萬畝。
據了解,種植西蘭花效益可觀,好的時候,一畝凈利潤超過3000元。也因此,西蘭花種子越來越緊俏。但同時,國產西蘭花種子的比重卻一直增長緩慢。目前我國西蘭花國外品種占有率較高,國內品種合計占有率約10%。究其原因,在于國外西蘭花育種研究起步早、育種技術水平高。
浙江牽頭聯合攻關
“浙江雖是農業小省,但在瓜果蔬菜生產上卻并不遜色。”國家西蘭花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組首席專家李國景介紹,尤其是西蘭花,浙江年種植面積有20多萬畝,占全國的四分之一多,年產量30萬噸,產值近10億元。
對于西蘭花育種,浙江的科研單位和種子公司也一早就著手謀劃,已搜集了不少的優質育種材料,也培育出了一批種性突出的品種。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臺州農科院和勿忘農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發、培育出的優質西蘭花品種“臺綠”系列,已經得到了市場廣泛認可。
去年省種博會上,“臺綠”系列在會展中首次亮相,引起了很大的反響。臺州農科院育種專家何道根介紹說,當時“臺綠”系列的西蘭花就種在日本西蘭花邊上,孰優孰劣,前來觀展的農戶和采購商一目了然——無論是球莖大小還是菜的品相,浙產西蘭花品種都絲毫不遜于日本品種。
在今年種博會上,來自余姚的西蘭花種植大戶秦乾潮曾告訴記者:去年冬季浙江的雨水特別多,日本的西蘭花品種許多出現了爛莖現象,而他試種的“臺綠3號”出現類似情況的比例遠遠小于前者。更讓人欣喜的是,“臺綠3號”的平均單球重量比日本的“耐寒優秀”要高10%。
得益于突出的品種特性,短短兩三年光景,“臺綠”系列的西蘭花種子在浙江迅速推廣。如今,浙產西蘭花品種已占到了浙江西蘭花年用種量的約17%,打破了此前日本種子的壟斷。
“放眼全球,浙江在西蘭花育種方面只能說剛剛起步。”省種子管理總站有關負責人認為,相較國外品種,浙產西蘭花目前適應性還較差,現在還只是主要在浙江推廣。如果要走出浙江,向北方省份推廣,還需要在品種特性上下更多功夫。“這就需要浙江和其他兄弟省份攜手合作,共享優質育種材料,共同加快西蘭花良種培育速度。”
6月21日,在“國家西蘭花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啟動會上,參加“國家西蘭花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的21家科研教學單位、種子企業和推廣單位簽訂了“國家西蘭花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材料、信息、人才共享協議,成立攻關聯合體。
西蘭花育種專家李國景說,為了打消聯合體單位的顧慮,浙江省農科院蔬菜所正負責建立我國西蘭花主要種質材料DNA指紋圖譜庫,同時建立相應的鑒定評價技術體系。
李國景表示,此次聯合攻關目標到2022年,在東部沿海省份和云南、湖北、甘肅、河北、內蒙等西蘭花主產區累計推廣協作組育成新品種80萬畝以上,市場占有率20%以上,創產值24億元,同時大大降低種子成本,打破國外種子壟斷局面。(記者 翁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