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四川省鄉城縣熱打鄉四絨村村民仁真將家里種植的油菜籽賣給加工企業,獲得現金1.8萬元。在自己10畝土地上“收獲”萬元現金的仁真臉上笑開了花:“如果沒有農業科技的推廣應用,土地不會生‘金’。”仁真僅僅是今年甘孜州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一個縮影。
在甘孜州高寒的土地上,開始依靠科學種植實現收入翻番的農民高興地說,農業科技讓我們藏族農民增收致富。
解決農科推廣難題
79.68萬人口的甘孜州擁有136.56萬畝播種面積的土地,但有些土地貧瘠、產量低、品種單一。“一畝地,一年產青稞不足300斤,產值也不到300元。”仁真說,過去每年收入沒有超過4000元。影響甘孜農業發展的不僅僅是地區差別、氣候差別等客觀原因。“農業科技不能進村入戶也是影響農業發展的因素。”于是,甘孜州的黨政決策者們去年決定在全州范圍內開展“農業科技發展年”活動,調動全州農業、畜牧、科技等部門力量共同參與,開始逐步解決當地大部分農民缺乏農業科技的問題。
讓農業技術在農民手上傳遞
要改變傳統種植結構、更新農業發展觀念、掌握現代農業技術就必須走試點與推廣同步展開的路子。甘孜州一方面進行農業科技種植試點園區建設,讓農民在參與中體會科技價值,另一方面,他們又進行手把手教導,對農民個體進行農業科技推廣。
州農業局副局長洛真介紹,全州699名農業技術人員與從內地聘請的農業技術人員一起到鄉村一線進行農業技術指導。“從整地、開廂、灌水、挖窩、拌種、下種等各個環節都有農業技術人員做指導。”今年依靠技術培訓而辦起種、養業為一體農牧經濟的雅江縣呷拉鄉村民達洼高興地說。與此同時,甘孜州更加注重農村科技帶頭人的培養,將那些有一定文化知識的農民進行重點跟蹤培訓,構建出“農技專家到科技帶頭人再到普通農戶”的技術傳輸通道,在高原山村建立起一個個高原的“農民科技站”。
如今,在高原上種植蔬菜的雅江農民楊玉已經實現增收:“我們農民也在科技種地上搞傳、幫、帶了。”
農業科技扎根藏區土地
甘孜州農業科技發展年活動的開展,使那些依靠農業科技應用實現農業增效的甘孜農民從中受益,深刻影響著甘孜州農業發展水平:甘孜州的農產品已成規模地輸出到國內外,徹底改變了過去當地大部分農產品完全靠內地供應的局面。時至高原初春,本是高原草枯地瘦、牛羊歸圈時節;但記者在康定縣榆林鄉老榆林村看見,當地農民正將新鮮蔬菜一車車裝車銷售到雅安、成都等地。“因為掌握新農技、有了新觀念,我們是家家戶戶建大棚啊。”村主任尼馬降澤說,全村101戶人家僅此就將戶均增收5000元人民幣。
“就糧食總產量而言,去年全州達19.08萬噸,增幅達8.5%。”州長李昌平說,去年甘孜州在播種面積沒有增長的情況下農業總產值卻增長37.5%,“這里面,我們的農業科技貢獻率近40%”。(四川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