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簡化栽培技術推進谷子規模化生產
來源:科技部
谷子是我國的傳統特色雜糧作物,具有抗旱耐瘠、營養均衡、糧草兼用等突出特點,不僅在目前旱作生態農業中有重要作用,而且針對水資源短缺的現狀,谷子還是重要的戰略儲備作物。但谷子苗期管理勞動強度太大嚴重制約了谷子生產。為保證全苗,谷子生產上一直采用大播種量(1~1.5公斤),再人工間苗。此外,普通谷子品種不抗除草劑,谷田除草靠人工作業。
在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簡化栽培型谷子新品種冀谷25及其配套技術的中試與示范》項目實施過程中,河北省農科院谷子研究所針對谷子長期依賴人工間苗除草的難題,將多系品種的概念應用于谷子育種,育成的國內外第一個簡化栽培型多系谷子新品種冀谷25,實現了化學除草、化學間苗,使谷子種植簡單化,對我國谷子規模化、專業化生產以及北方旱作農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該技術于2006年獲得國家發明專利“簡化栽培谷子品種選育及其配套栽培方法”(專利號:ZL200410058088.9),并于2006年立項為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重大項目,資助經費80萬元。
《簡化栽培型谷子新品種冀谷25及其配套技術的中試與示范》項目通過對播期、種植方式、播種量、除草劑使用以及病蟲害防治等技術研究,完善了冀谷25的配套栽培技術,提出了谷子簡化栽培技術規程,通過在全國9省(區市)32點次的適應性鑒定,明確了該品種適宜的種植區域,建立了“科研+基層推廣單位+公司”、“品種、配套技術+基地建設”的成果轉化模式,通過基地建設和示范推廣,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轉化。
針對冀谷25兩個同型姊妹系,項目建立起兩套從“育種家種子-原原種-原種-生產用種”的四級種子繁殖技術體系。建立了25個百畝以上的品種技術示范點,進行了現場觀摩、技術培訓。建立了四級種子繁育體系,累計繁殖原種11180公斤、良種133.2萬公斤。在項目區累計示范76.8萬畝,大面積示范平均畝產421.6公斤,示范田增產幅度5.69%-18.19%,每畝可節支增收132.4-216.8元,社會經濟效益達到1.23億元,實現了谷子栽培方式的變革,降低了勞動強度,實現了增收節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