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品審發〔2018〕1號
|
一、雜交水稻主導品種
|
||
|
序號
|
品種名稱
|
審定編號
|
|
1
|
宜香優2115
|
國審稻2012003
|
|
2
|
Q優5號
|
國審稻2005011
|
|
3
|
深兩優5814
|
渝引稻2011007
|
|
4
|
C兩優華占
|
國審稻2013003
|
|
5
|
渝香203
|
國審稻2010006
|
|
6
|
萬優66
|
渝審稻2014005
|
|
7
|
岡優916
|
渝審稻2012013
|
|
8
|
宜香3724
|
渝引稻2009002
|
|
9
|
川優6203
|
國審稻2014016
|
|
10
|
晶兩優華占
|
國審稻2016022
|
|
11
|
Y兩優1號
|
國審稻2013008
|
|
12
|
Q優28
|
渝審稻2011001
|
|
13
|
Y兩優1146
|
渝審稻2016001
|
|
14
|
隆兩優1206
|
國審稻2016606
|
|
15
|
T優111
|
渝引稻2009001
|
|
16
|
川優72
|
渝審稻2013005
|
|
17
|
T優109
|
渝引稻2011004
|
|
18
|
豐兩優一號
|
渝引稻2007005
|
|
19
|
宜香優1108
|
國審稻2014018
|
|
20
|
晶兩優534
|
國審稻2016605
|
|
二、雜交玉米主導品種
|
||
|
序號
|
品種名稱
|
審定編號
|
|
1
|
中單808
|
渝引玉2009001
|
|
2
|
西大211
|
渝審玉2011008
|
|
3
|
正大999
|
渝引玉2005005
|
|
4
|
新中玉801
|
渝備玉2017005
|
|
5
|
秦奧23號
|
渝引玉2009002
|
|
6
|
渝單32號
|
渝審玉2011012
|
|
7
|
隆慶159
|
渝審玉2014008
|
|
8
|
三北二號
|
渝引玉2005008
|
|
9
|
渝單30
|
渝審玉2008004
|
|
10
|
幫豪玉108
|
國審玉2012013
|
|
11
|
鼎玉8號
|
渝審玉2008001
|
|
12
|
渝單33號
|
渝審玉2011011
|
|
13
|
幫豪58
|
渝審玉2010002
|
|
14
|
華凱2號
|
渝審玉2014005
|
|
15
|
成玉999
|
渝審玉2012007
|
|
16
|
豪單10號
|
渝審玉2006013
|
|
17
|
奧農玉1號
|
渝審玉2007008
|
|
18
|
禾玉9566
|
國審玉2007021
|
|
19
|
渝單35
|
渝審玉2011005
|
|
20
|
金穗33
|
渝審玉2016001
|
附件2:
重慶市2018年度雜交水稻雜交玉米主導品種簡介
一、雜交水稻主導品種
1、宜香優2115(國審稻2012003):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品種,全生育期平均156.7天,米質達到國家《優質稻谷》標準2級,中感稻瘟病,高感褐飛虱。建議:(1)適宜我市(武陵山區除外)中低海拔秈稻區作一季中稻種植;(2)秧田畝播種量10千克,采用地膜覆蓋保溫育秧,秧齡30~40天;(3)寬窄行栽插,畝栽1.2~1.5萬穴、基本苗10萬左右;(4)大田以有機肥為主,氮、磷、鉀肥配合施用,畝施純氮10千克,氮、磷、鉀比例為1:0.5:0.5,重底早追;(5)淺水栽秧,深水護苗,薄水分蘗,夠苗曬田,后期忌脫水過早;(6)重點做好稻瘟病、紋枯病、稻螟、稻飛虱等病蟲害防治。
2、Q優5號(國審稻2005011):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品種,全生育期平均154.2天,米質達到達到國家《優質稻谷》標準3級,稻瘟病平均5.9級,最高9級,白葉枯病7級,褐飛虱9級。建議:(1)適宜我市的中低海拔稻區(武陵山區除外)的稻瘟病、白葉枯病輕發區作一季中稻種植;(2)育秧:適時播種,每畝大田用種量1公斤;(3)移栽:秧苗4.5葉左右移栽,每畝栽插1.2~1.5萬穴,每穴栽插2粒谷苗;(4)肥水管理:中等肥力田每畝施純氮10千克、五氧化二磷6千克、氧化鉀8千克,磷肥全作底肥,氮肥70%作底肥,30%作追肥,鉀肥60%作底肥,40%作追肥,追肥應在移栽后7~10天及時施用;在水漿管理上,做到前期淺水,中期輕擱,后期干濕交替;(5)病蟲防治:注意及時防治稻瘟病、白葉枯病、稻飛虱、螟蟲、紋枯病等病蟲害。
3、深兩優5814(渝引稻2011007):中秈遲熟兩系雜交水稻品種,全生育期平均162.5天,米質達到國標優質米二級,中感稻瘟病。建議:(1)適宜我市海拔800米以下地區作一季中稻種植,黔江、榮昌慎用;(2)渝西及沿江河谷地區3月上中旬播種,深丘及武陵山區適宜3月下旬至4月初播種;(3)每穴栽兩粒谷苗,每畝1.2萬穴左右;(4)種子應進行包衣處理,注意防治稻瘟病。
4、C兩優華占(國審稻2013003):秈型兩系雜交水稻品種,全生育期平均157.2天,米質達到國家《優質稻谷》標準3級,中感稻瘟病,高感褐飛虱。建議:(1)適宜我市(武陵山區除外)中低海拔秈稻區作一季中稻種植;(2)3月中下旬至4月上中旬播種,秧田畝播種量6千克,培育壯秧;(3)秧齡30天左右,寬行窄株栽插為宜,株行距13.3×30.0厘米或16.7×26.7厘米,每穴插2粒谷苗,畝基本苗8萬左右;(4)多施有機肥,適當配施磷、鉀肥,畝施復合肥20~25千克、碳銨20~30千克作底肥,移栽后早施追肥,尿素與氯化鉀配合施用,穗粒肥看苗情適施或不施;(5)淺水插秧活棵,薄水發根促蘗,畝總苗數達到16萬時,排水重曬田,孕穗至齊穗期田間有水層,齊穗后間歇灌溉,濕潤管理;(6)及時防治紋枯病,注意防治螟蟲、稻飛虱、稻曲病、稻瘟病等病蟲害。
5、渝香203(國審稻2010006):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品種,全生育期平均156.8天,米質達到國家《優質稻谷》標準2級,中感稻瘟病,高感褐飛虱。建議:(1)適宜我市中低海拔秈稻區(武陵山區除外)的稻瘟病輕發區作一季中稻種植;(2)適時早播,地膜覆蓋濕潤育秧或旱育拋秧,大田每畝用種量1千克,稀播勻播,培育多蘗壯秧;(3)秧齡4.5葉左右移栽,每畝栽插1.2~1.5萬穴,每穴栽插2苗,高肥田和低海拔地區適當稀植,低肥田地區適當密植;(4)重底肥,早追肥,配方施肥,中等肥力田每畝施純氮10千克,五氧化二磷6千克,氧化鉀8千克;磷肥全作底肥;氮肥60%作底肥,30%作追肥,10%作穗粒肥;鉀肥60%作底肥,40%作拔節肥;追肥在移栽后7天左右施用,穗粒肥在拔節期施用;科學管水,淺水促蘗,夠苗及時曬田,孕穗抽穗期保持淺水層,灌漿結實期干濕交替,后期切忌斷水過早;(5)注意及時防治稻瘟病、紋枯病、螟蟲、稻飛虱等病蟲害。
6、萬優66(渝審稻2014005):中秈遲熟三系雜交水稻品種,全生育期平均152.9天,中抗稻瘟病。建議:(1)適宜我市海拔800米以下地區作一季中稻種植;(2)渝西及沿江河谷地區3月上中旬播種,深丘及武陵山區適宜3月下旬至4月初播種;(3)每穴栽兩粒谷苗,每畝1.2~1.5萬窩;(4)種子應進行包衣處理。
7、岡優916(渝審稻2012013):中秈遲熟三系雜交水稻品種,全生育期平均160.1天,抗稻瘟病。建議:(1)適宜我市海拔800米以下地區作一季中稻種植;(2)渝西及沿江河谷地區3月上中旬播種,深丘及武陵山區適宜3月下旬至4月初播種;(3)每穴栽兩粒谷苗,每畝1.2萬穴左右。
8、宜香3724(渝引稻2009002):中秈遲熟三系雜交水稻品種,全生育期平均153.5天,感稻瘟病。建議:(1)適宜我市海拔800米以下地區作一季中稻種植;(2)渝西及沿江河谷地區適宜3月上中旬播種,深丘及武陵山區適宜3月中下旬播種;(3)每穴栽兩粒谷苗,每畝1.2~1.5萬穴;(4)種子應進行包衣處理,特別注意稻瘟病防治。
9、川優6203(國審稻2014016):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品種,全生育期156.3天,米質達到國家《優質稻谷》標準2級,中感稻瘟病,高感褐飛虱。建議:(1)適宜我市(武陵山區除外)800米以下秈稻區作一季中稻種植,不宜在高肥水條件下種植;(2)適時播種,培育帶蘗壯秧;(3)秧齡40天左右,畝基本苗10萬以上;(4)基肥足、追肥早,控施氮肥,增施磷鉀肥,畝施純氮8~10千克,氮、磷、鉀肥配合施用;(5)水管理以濕為主,干濕相間,有水孕穗,干濕壯籽;(6)播種前強氯精或咪鮮胺浸種,預防惡苗病;注意及時防治稻瘟病、紋枯病、螟蟲、褐飛虱、稻曲病等病蟲害。
10、晶兩優華占(國審稻2016022):秈型兩系雜交水稻品種,全生育期平均157.6天,米質達到國家《優質稻谷》標準3級,中抗稻瘟病,高感褐飛虱。建議:(1)適宜我市(武陵山區除外)海拔800米以下稻區作一季中稻種植;(2)根據當地生態條件,適時早播,培育多蘗壯秧;(3)大田畝用種量1.0千克,秧田畝播種量8-10千克,稀播勻播,培育多蘗壯秧;水育秧秧齡30-40天,插植規格20厘米×26厘米,畝栽1.25萬穴,每穴插2粒谷,每畝插足基本苗6萬以上;(4)需肥水平中等,采取重施底肥,及時追施分蘗肥,后期看苗補施穗肥的施肥方法,注意氮、磷、鉀肥合理搭配,忌偏施氮肥;移栽后深水活蔸,分蘗期淺水促蘗,夠苗及時落水曬田,孕穗期至抽穗期保持田面有淺水,灌漿期干干濕濕壯籽,忌斷水過早,以防早衰和影響米質;(5)堅持強氯精浸種。根據病蟲預報,及時施藥防治螟蟲、稻飛虱、紋枯病、稻曲病等病蟲害。
11、Y兩優1號(國審稻2013008):秈型兩系雜交水稻品種,全生育期平均160.8天,米質達國家《優質稻谷》標準3級,感稻瘟病,高感褐飛虱。建議:(1)適宜我市(武陵山區除外)中低海拔秈稻區作一季中稻種植,稻瘟病重發區不宜種植;(2)適時播種,大田畝用種量1~1.5千克;畝插1.1~1.3萬穴、基本苗6~7萬;(3)中等偏上肥力水平地塊栽培,施肥以基肥、有機肥為主,前期重施,早施追肥,后期看苗施穗粒肥;(4)水分管理做到前期淺水,中期輕擱,后期干干濕濕灌溉,斷水不宜過早;(5)注意防治稻瘟病、白葉枯病、螟蟲等病蟲害。
12、Q優28(渝審稻2011001):中秈遲熟三系雜交水稻,全生育期平均154.3天,中感稻瘟病。建議:(1)適宜我市海拔800米以下地區作一季中稻種植,在南川、秀山、萬州慎用;(2)渝西及沿江河谷地區3月上中旬播種,深丘及武陵山區適宜3月下旬至4月初播種;(3)每穴栽兩粒谷苗,每畝1.2萬穴左右;(4)種子應進行包衣處理,注意防治稻瘟病。
13、Y兩優1146(渝審稻2016001):中秈遲熟兩系雜交水稻品種,全生育期平均156.2天,感稻瘟病。建議:(1)適宜我市海拔800米以下地區作一季中稻種植;(2)渝西及沿江河谷地區3月上中旬播種,深丘及武陵山區適宜3月下旬至4月初播種;(3)每穴栽兩粒谷苗,每畝1.2~1.5萬窩左右;(4)種子應進行包衣處理,特別注意防治稻瘟病。
14、隆兩優1206(國審稻2016606):秈型兩系雜交水稻品種,全生育期平均157.3天,米質達到國家《優質稻谷》標準2級,中感稻瘟病,高感褐飛虱。建議:(1)適宜我市(武陵山區除外)800米以下秈稻區作一季中稻種植;(2)根據當地生態條件,適時早播,培育多蘗壯秧;(3)水育秧秧齡30-40天,插植規格20厘米×26厘米,畝栽1.25萬穴,每穴插2粒谷,每畝插足基本苗6萬以上;(4)需肥水平中等,重施底肥,及時追施分蘗肥,促前期分蘗,中后期嚴控氮肥用量,提高成穗率;(5)移栽后深水活蔸,分蘗期淺水促蘗,當總苗數達到24萬左右,及時落水曬田,孕穗期至抽穗期保持田面有淺水,灌漿期干干濕濕壯籽,后期不能斷水過早,以防早衰和影響米質;(6)堅持強氯精浸種,預防惡苗病等種子帶菌病害的發生;大田期根據病蟲預報,及時施藥防治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紋枯病、稻曲病等病蟲害;稻瘟病重發區注意防治稻瘟病。
15、T優111(渝引稻2009001):中秈遲熟三系雜交水稻品種,全生育期平均153.4天,感稻瘟病。建議:(1)適宜我市海拔800米以下地區作一季中稻種植;(2)渝西及沿江河谷地區適宜3月上旬播種,深丘及武陵山區適宜3月中下旬播種;(3)每穴栽兩粒谷苗,每畝1.2~1.5萬穴;(4)種子應進行包衣處理,特別注意稻瘟病防治。
16、川優72(渝審稻2013005):中秈遲熟三系雜交水稻品種,全生育期平均160.8天,感稻瘟病。建議:(1)適宜我市海拔800米以下地區作一季中稻種植;(2)渝西及沿江河谷地區3月上中旬播種,深丘及武陵山區適宜3月下旬至4月初播種;(3)每穴栽兩粒谷苗,每畝1.2萬穴左右;(4)種子應進行包衣處理,特別注意防治稻瘟病。
17、T優109(渝引稻2011004):屬中秈遲熟三系雜交水稻品種,全生育期平均161.2天,中感稻瘟病。建議:(1)適宜我市海拔800米以下地區作一季中稻種植;(2)渝西及沿江河谷地區3月上中旬播種,深丘及武陵山區適宜3月下旬至4月初播種;(3)每穴栽兩粒谷苗,每畝1.2—1.5萬穴;(4)種子應進行包衣處理,注意防治稻瘟病;(5)涪陵區慎用。
18、豐兩優一號(渝引稻2007005):中熟雜交水稻品種,全生育期平均145天,米質經法定檢測單位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檢測中心測定為優質稻,感稻瘟病。建議:(1)適宜我市海拔 800 米以下稻瘟病非常發區作一季中稻種植;(2)種子應進行包衣處理,加強稻瘟病防治。
19、宜香優1108(國審稻2014018):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品種,全生育期156.3天,米質達到國家《優質稻谷》標準2級,感稻瘟病,高感褐飛虱。建議:(1)適宜我市(武陵山區除外)800米以下秈稻區作一季中稻種植,稻瘟病重發區不宜種植;(2)適時早播,培育多蘗壯秧;(3)秧齡30~40天,畝栽插1.2~1.5萬穴,每穴插2粒谷苗;(4)多施有機肥,適施配方肥,重底肥,早追肥,后期看苗補施穗粒肥,畝施純氮10千克,氮、磷、鉀肥合理搭配,底肥占70%、追肥占30%;(5)深水返青,淺水分蘗,夠苗及時曬田,孕穗抽穗期保持淺水層,灌漿結實期干濕交替,后期忌斷水過早。注意防倒伏;(6)注意及時防治稻瘟病、紋枯病、稻曲病、螟蟲等病蟲害。
20、晶兩優534(國審稻2016605):秈型兩系雜交水稻品種,全生育期平均157.9天,米質達到國家《優質稻谷》標準2級,中感稻瘟病,高感褐飛虱。建議:(1)適宜我市(東北部和武陵山區除外)800米以下秈稻區作一季中稻種植;(2)根據當地生態條件,適時早播,培育多蘗壯秧;(3)水育秧秧齡30-40天,插植規格20厘米×26厘米,畝栽1.25萬穴,每穴插2粒谷,每畝插足基本苗6萬以上;(4)需肥水平中等,采取重施底肥,及時追施分蘗肥,后期看苗補施穗肥的施肥方法;(5)移栽后深水活蔸,分蘗期淺水促蘗,當總苗數達到24萬左右,及時落水曬田,孕穗期至抽穗期保持田面有淺水,灌漿期干干濕濕壯籽,后期不能斷水過早,以防早衰和影響米質;(6)堅持強氯精浸種,預防惡苗病等種子帶菌病害的發生;大田期根據病蟲預報,及時施藥防治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紋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等病蟲害;稻瘟病重發區注意防治稻瘟病。
二、雜交玉米主導品種
1、中單808(渝引玉2009001):中熟雜交玉米,出苗至成熟平均126.3天,中抗大斑病、小斑病和紋枯病,感絲黑穗病和玉米螟,高感莖腐病。建議:(1)適宜在我市海拔900米以下地區種植,合川區慎用;(2)以3月份播種育苗為宜,畝植密度3000株左右;(3)生產上注意防治絲黑穗病,莖腐病高發區慎用。
2、西大211(渝審玉2011008):中熟雜交玉米,在區試3000株/畝密度下,出苗至成熟平均142.9天,中抗大斑病、紋枯病,感小斑病、絲黑穗病和玉米螟,中抗莖腐病。建議:(1)適宜我市海拔700米以上地區種植;(2)3月中下旬播種育苗為宜,畝植密度3000株左右;(3)注意防治小斑病,絲黑穗病和玉米螟。
3、正大999(渝引玉2005005):中熟雜交玉米,播種至成熟平均135天,抗紋枯病,中抗大小斑病、莖腐病、玉米螟,感絲黑穗病。建議(1)適宜我市海拔900米以下地區作糧飼玉米推廣種植;(2)適宜中等肥力以上的土壤種植,重慶市平壩、淺丘地區一般3月上、中旬播種,深丘、中低山區3月下旬、4月上旬播種;(3)育苗移栽,培育壯苗;合理密植,以發揮群體增產潛力,一般畝植2800株以內,肥水條件差的地方宜稀;(4)重施以有機肥為主的底肥,早施提苗肥,輕施拔節肥,重施攻苞肥;(5)加強田間管理,麥收后及時上廂施肥;(6)在絲黑穗病重發區注意防治,適時收獲。
4、新中玉801(渝備玉2017005):中熟雜交玉米,出苗至成熟平均130.6天,抗小斑病,感大斑病、紋枯病,高抗穗腐病,中抗莖腐病,未發現絲黑穗病。建議:(1)適宜我市海拔800米及以下的丘陵、平壩、低山地區種植;(2)宜春播,采用營養塊育苗移栽,單株定植,每畝種植密度2800~3200株左右;(3)播種前要犁耙好地,使土壤疏松、平整;(4)施足底肥,每畝施用1000千克農家肥和30千克玉米專用復合肥;(5)5葉時進行第一次中耕,結合每畝施尿素8千克;小喇叭口時進行中耕、培土,結合每畝施尿素20千克。
5、秦奧23號(渝引玉2009002):中熟雜交玉米,在試驗3000株/畝密度下,出苗至成熟平均124.9天,中抗大斑病、小斑病、絲黑穗病和玉米螟,抗紋枯病和莖腐病。建議:(1)適宜在我市海拔900米以下地區種植;(2)以3月份播種育苗(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2℃)為宜;(3)畝植密度3000株左右;(4)生產上注意防治倒伏。
6、渝單32號(渝審玉2011012):中熟雜交玉米,在區試3000株/畝密度下,出苗至成熟平均138.9天,抗莖腐病和玉米螟,中抗大斑病、小斑病、紋枯病,感絲黑穗病。建議:(1)適宜我市海拔700米以上地區種植,巫山和梁平縣慎用;(2)3月中下旬播種育苗為宜,畝植密度3000株左右,注意防治絲黑穗病。
7、隆慶159(渝審玉2014008):中熟雜交玉米,在區試3000株/畝密度下,出苗至成熟平均137.0天,感大小斑病、絲黑穗病、紋枯病和玉米螟,高感穗腐病和莖腐病。建議:(1)適宜我市海拔700米以上地區種植,在巫山縣慎用;(2)3月中下旬播種育苗為宜,畝植密度3000株左右;(3)注意防治穗腐病、莖腐病、紋枯病等病害。
8、三北二號(渝引玉2005008):中晚熟雜交玉米,播種至成熟平均134天,抗紋枯病、玉米螟,中抗大小斑病、莖腐病,感絲黑穗病。建議:(1)適宜我市海拔900米以下地區作糧飼玉米推廣種植;(2)適宜中、上等肥力的土壤種植,重慶市平壩、淺丘地區一般3月上、中旬播種,深丘、中低山區3月下旬、4月上旬播種;(3)育苗移栽,培育壯苗,一般畝植2800-3000株;(4)施足底肥,早施提苗肥,重施攻苞肥;宜采用寬窄行種植,生產上注意防治絲黑穗病。
9、渝單30(渝審玉2008004):中熟雜交玉米,在區試3000株/畝密度下,出苗至成熟平均124.1天,抗小斑病、絲黑穗病,中抗大斑病、紋枯病、莖腐病、玉米螟。建議:(1)適宜我市海拔700米以下地區作糧飼玉米種植,在榮昌縣慎用;(2)海拔700米以下地區春播,以3月上中旬播種為宜;(3)畝植密度3000株左右;(4)生產上注意防治病蟲害。
10、幫豪玉108(國審玉2012013):普通雜交玉米,西南地區春播出苗至成熟平均119天,抗大斑病,中抗莖腐病,感小斑病、絲黑穗病、穗腐病、紋枯病和玉米螟。建議:(1)適宜我市平壩丘陵低山區春播種植;(2)中等肥力以上地塊栽培,畝密度3500株左右;(3)注意防治紋枯病、小斑病、穗腐病和絲黑穗病。
11、鼎玉8號(渝審玉2008001):中熟雜交玉米,在區試3000株/畝密度下,出苗至成熟平均 124.2 天,抗大小斑病、莖腐病,中抗紋枯病,感絲黑穗病、玉米螟。建議:(1)適宜重慶市海拔700米以下地區作糧飼玉米種植;(2)海拔700米以下地區春播,以3月上旬育苗為宜;(3)畝植密度2800~3000株;(4)生產上注意防治玉米螟。
12、渝單33號(渝審玉2011011):中熟雜交玉米,在區試3000株/畝密度下,出苗至成熟平均142.5天,中抗大斑病、紋枯病、絲黑穗病,感小斑病和玉米螟,中抗莖腐病。建議:(1)適宜我市海拔700米以上地區種植,梁平縣慎用;(2)3月中下旬播種育苗為宜,畝植密度3000株左右;(3)注意防治小斑病和玉米螟。
13、幫豪58(渝審玉2010002):中熟雜交玉米,在區試3000株/畝密度下,出苗至成熟平均121.4天,抗大斑病,中抗絲黑穗病、莖腐病和玉米螟,感小斑病和紋枯病。建議:(1)適宜我市海拔700米以下地區種植,長壽區慎用;(2)3月上中旬播種育苗為宜;(3)畝植密度2800株左右;(4)注意防治小斑病和紋枯病。
14、華凱2號(渝審玉2014005):中熟雜交玉米,在區試3000株/畝密度下,出苗至成熟平均122.0天,抗小斑病,中抗大斑病,感紋枯病、絲黑穗病和玉米螟,高感莖腐病和穗腐病。建議:(1)適宜重慶市海拔700米以下地區種植,在九龍坡區慎用;(2)3月上中旬播種育苗為宜,畝植密度3000株左右;(3)注意防治莖腐病、穗腐病和紋枯病。
15、成玉999(渝審玉2012007):中熟雜交玉米,在區試3000株/畝密度下,出苗至成熟平均136.5天,中抗大斑病、莖腐病和玉米螟,感小斑病、紋枯病和絲黑穗病。建議:(1)適宜我市海拔700米以上地區種植,在武隆縣慎用;(2)3月中下旬播種育苗為宜,畝植密度3000株左右;(3)注意防治小斑病和紋枯病。
16、豪單10號(渝審玉2006013):中熟雜交玉米,出苗至成熟平均140天,抗大小斑病,中抗莖腐病、絲黑穗病、紋枯病和玉米螟。建議:(1)適宜我市中高山區域春播,一般以3月中下旬育苗或4月上中旬直播為宜;(2)種植密度3000~3300 株/畝左右。
17、奧農玉1號(渝審玉2007008):中熟雜交玉米,出苗至成熟平均135.3天,中抗大斑病和小斑病,抗莖腐病,感紋枯病和絲黑穗病,高抗玉米螟。建議:(1)適宜我市海拔700米以上深丘、山區作糧飼玉米推廣種植;(2)在我市深丘、山區區域春播,一般以3月中下旬育苗或4月初直播為宜;(3)種植密度一般2800~3000株/畝;(4)中等肥力地塊畝施純氮15~20千克,過磷酸鈣40~50千克,注意重施底肥,早施苗肥,巧施撥節肥,猛攻穗肥。
18、禾玉9566(國審玉2007021):雜交玉米,在西南地區出苗至成熟平均111天,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莖腐病、紋枯病和玉米螟,感絲黑穗病。建議:(1)適宜我市平壩丘陵和低山區種植,絲黑穗病高發區慎用;(2)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塊栽培,每畝適宜密度3300株左右,注意防治絲黑穗病。
19、渝單35(渝審玉2011005):中熟雜交玉米,在區試3000株/畝密度下,出苗至成熟平均126.0天,中抗大斑病、玉米螟,感小斑病、紋枯病和絲黑穗病,中抗莖腐病。建議:(1)適宜我市海拔700米以下地區種植,涪陵區慎用;(2)3月上中旬播種育苗為宜,畝植密度3000株左右;(3)注意防治小斑病、紋枯病和絲黑穗病。
20、金穗33(渝審玉2016001):中熟雜交玉米,在區試3000株/畝密度下,出苗至成熟平均118天,中抗小斑病和絲黑穗病,感大斑病、紋枯病、穗腐病和莖腐病。建議:(1)適宜我市海拔700米以下地區種植;(2)3月上中旬播種育苗為宜,畝植密度3000株左右,注意防治紋枯病和穗腐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