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操戈鄧衛哲
“種植青棗成本較高,第一年算上苗錢、水泥鋼絲支架、農藥肥料、灌溉,一畝要投入6000多元。我家兩個小孩都要念書,投不起也賠不起。”看著別人種植青棗和芒果發家致富,廣東省雷州市烏石鎮塘東村貧困戶麥妃目苦于缺錢缺技術,這些年來只有眼紅的份。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村里想出了讓貧困戶向合作社現成認領租種青棗、芒果樹的法子,貧困戶掌握種植管理技術后,一是可以自己種,二是可以繼續在合作社打工。
今年,麥妃目認領租用了村里合作社的35棵青棗樹,“不投一分錢,只要管理好,收成基本全歸自己”。合作社每年只提取8%管理費,塘東村委會用貧困戶每人3年2萬元的扶貧資金來代付管理費和農資成本,由幫扶單位熱科院南亞所提供全程技術指導。
“農民見到滿樹果,不舍得剪枝疏果,總想著產量高就能賣得多,可事實并非這樣,提高商品果率才是關鍵。”熱科院技術專家指導說,這樣種雖然產量稍高,但商品果率低,價格賣不上去。今年青棗平均價格2.5元,可大量殘次果幾毛錢一斤都沒人要。
除了青棗,熱科院南亞所還專門引進自主選育的熱農1號,免費對有意愿的農戶進行高管嫁接換冠。從去年的銷售價格來看,當地主要品種雞蛋芒每斤價格不到4元,熱農1號則達到每斤10元。
這一季的芒果剛剛摘完,塘東村不少農戶就把芒果樹修剪得光禿禿,而南亞所的10畝示范田里則枝繁葉綠,基本沒有修剪。張新民解釋,芒果跟青棗不一樣,屬頂生花序,果實的營養全靠葉片供應,農民應在考慮抗風性的前提下,盡可能多的保留葉片為下一年豐產打基礎,而不是早早剪光來年全靠大肥催,這樣才能最大程度節本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