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是生命的根基,我們的食物, 藥材甚至生存都有賴于它。任何文化你都可以通過其作物和種子的遺跡來探尋它的根源。
就在不久前,種子還主要是農民們去關心, 正如世界觀察研究所說的那樣, "他們是種子的生產者和社會中農作物傳統繼承的守護者。"但現在已經不是這樣了。
雖然農業已經存在了1萬年, 但是種子的私有化只是最近才發生的。在這短短的時間里, 種子的多樣性遭到毀滅性的破壞, 農民因種子成本上升而破產……而那些控制大多數種子的農藥公司如今卻生意興隆。
根據世界觀察研究所述:
1900世紀初, 美國和加拿大政府開始僅以少量農作物和牲畜的物種為基礎,大力推動發展以出口為導向的大型農業企業。
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統一性和產量, 種子育種離開了農場, 進入了集中的公共研究中心, 如美國有政府贈地的一些大學。品種的發展變成了以商品為導向。
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的科學進步預示著農業開始了新紀元。為刺激消費,孟山都和其他農用化學品公司冒險進入基因工程領域, 并將自己轉變為生物技術公司。
他們收購了傳統的種子公司, 并將他們的抗除草劑基因加入到新獲得的種子中。
從這里開始,有關種子的一切就每況愈下……
1
80年間,93%的種子品種已經消失不見
注:
圖片中的色帶越寬代表該蔬果的種類越多
水平線上的色帶代表的是1903年的各品類
水平線下的色帶代表的是1983年的各品類
從左到右的大類依次是:
甜菜、卷心菜、甜玉米、生菜、香瓜
豌豆、蘿卜、南瓜、西紅柿、黃瓜
如果你活在1903年,你有500多種卷心菜、400多種豌豆和西紅柿、285種黃瓜可以選擇。
80年后的1983年,蔬果的品類大幅下降,只剩28種卷心菜,25種豌豆、79種西紅柿和16種黃瓜。
拿20世紀初的商品種子庫與1983年的國家種子存儲實驗室相比,研究者發現這80年來,93%的種子已經消失了。
上面的國家地理信息圖展示出有多少水果蔬菜的品種幾近滅絕。更可怕的是,這圖中的數據已經是三十多年前的了,到今天問題可能已經更加嚴重。
準確地說,不只是水果蔬菜的品種在逐漸消失。千年種子銀行的合伙企業估計:有60000至100000種植物種子正面臨滅絕的危險。
2
種子多樣性的喪失與種子公司的合并
傳統上, 從一個收獲季節到下一個, 農民的種子是被保存和分享的,農民很少購買新的種子。若不加干涉,大自然會在無止境的循環中為你提供下一次收獲的所需。
然而現在, 依靠獲專利保護的種子的農民每年都要從孟山都這樣的農藥公司購買種子。保存這些種子是非法的, 因為這被認為是專利侵權。
注:
圖片展示的是1996-2013年種子產業的架構
深藍圓圈代表種子公司
暗紅圓圈代表化工公司
綠色圓圈代表其他公司
實線箭頭代表完全擁有
虛線箭頭代表部分擁有
在1996年,在美國還有大概300家獨立的種子公司,到了2009年,只剩下不到100家。基因改造過的莊稼和種子的專利在逐漸增多,同時農藥產業也已經在種子行業搶占了越來越多的份額。
全世界43%的商品種子供應都被4家農用化工公司掌控。
10家跨國公司掌握著全球65%主要作物的商品種子。
密歇根州立大學的副教授Philip Howard說:
商品種子產業在過去的四十年來經歷了大量的兼并。同時,跨國公司進入了農業領域并購買或兼并了與其競爭的公司。這個趨勢直接的影響就是可再生農業發展極大受限……
六大化工/種子公司(孟山都、拜耳、陶氏、先正達、杜邦、巴斯夫)已經增加了他們之間的交換許可協議,能夠分享更多轉基因的新性狀。這樣一來,小公司就因為昂貴的科技成本更難進入到這個行業。
關于種子成本,轉基因的大豆種子價格從1995到2011年上升了325%,而且轉基因大豆種子價格比非轉基因大豆高出了47%。
轉基因的玉米種子價格也差不多是傳統種子價格的兩倍。
據食品安全中心介紹:“除了種子的成本,還要收‘性狀費’——這個費用也從1996年的4.5美元/包大豆種子漲到了2008年的大約17.5美元/包。”
正如世界觀察研究所報告中說的那樣:“過去15年間種子行業獲利能力的增加主要是靠專利和合同,公共機構用于促進種子多樣發展的資金在不斷減少,積極性也在減弱。農民自己存的種子也越來越少。”
3
社區的種子交換活動
賓夕法尼亞州的坎伯蘭縣圖書管理系統在梅卡尼克斯堡的Joseph T. Simpson公共圖書館建立了一個“種子庫”。當地居民可以在種植的季節借來傳統的種子,然后在年末還回來。這個圖書館認為這樣的體系可以鼓勵“當地居民學習到更多關于種植食物、自給自足的技術。”
美國國家園藝協會有線上的種子交換活動,你可以上傳你想要分享的或是你正在找尋的種子。這項服務是免費的,而且正如他們在協會網站上說的:“一個園丁手里多余的東西可能在其他人那里是寶貝。”
本文內容和圖片源自://healthimpactnews.com/2015/93-percent-of-the-worlds-seeds-have-been-lost-in-the-last-80-years/
來源:社會生態農業CSA聯盟 翻譯:范亞宣、牛思佳、杜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