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9月20-22日,第十屆中國國際種業博覽會與第十五屆全國種子信息交流暨產品交易會在山東省濟南市成功舉辦。本屆展會由我中心與農業部貿易促進中心、中國種子協會共同主辦,大會緊跟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步伐,緊扣“交流、合作、創新、發展”主題,精心布置新產品與新技術室內展覽,精心策劃了十多場行業導向性、前瞻性強的重大活動,在行業引起熱烈反響,受到參會代表的一致好評。主要特點如下。
  一、突出鮮明的行業導向性。展會通過種業高峰論壇、種業信息發布會等平臺,請農業部種子管理局主要領導報告種業宏觀經濟形勢與政策取向;請全國農技中心、農業部科技發展中心、中國種子協會發布工作動態與重點工作安排,分析主要農作物供需形勢;立體展現了國家層面將在種業“放、管、扶”方面的努力,深受與會代表歡迎。
  二、引領玉米種業轉型升級。玉米問題是本輪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中之重,玉米種子企業遇上玉米面積調減、玉米價格與國際接軌等多重挑戰,轉型升級勢在必行。展會聚焦這一行業重大課題,邀請全國農技中心主要領導,就玉米種子企業轉型升級的路徑和策略做大會報告,提出不同類型企業轉型升級的路徑選擇和策略組合,引起參會各方共鳴,受到行業一致好評。
  三、倡導青貯玉米產業融合。中央1號文件明確要求發展青貯玉米,擴大“糧改飼”補貼試點,以養帶種,種養結合,青貯玉米成為行業關注焦點。本屆展會開創性地設立了中國青貯飼草料大會暨 “糧改飼”產業鏈對接論壇,研討“糧改飼”政策落實情況、分析青貯玉米品種選育方向、分享國內外青貯玉米發展新技術和經驗、觀摩創新推進農牧結合現場,共同探討青貯玉米產業鏈融合發展模式,得到產業鏈各方高度贊許。
  四、展示玉米品種最新成果。優良品種既是農業科技的核心載體,又是種業企業持續發展的生命線,決定著我國種業能否做大做強。為全面展現頂尖育種成果,立體呈現當前育種方向,本屆展會精心安排了雜交玉米品種種植展,設立了占地456畝的室外品種種植展區,集中展示157家企業522個玉米新品種,涉及青貯玉米、鮮食玉米、機收玉米等多種全新品種,種業各界人士在此可以“看禾選種、看種品系、看系品向”。
  展會期間,還召開了中國種子協會常務理事會、分會會長辦公會、小麥分會成立大會暨2017中國小麥發展研討會,舉辦了張海銀種業基金會年度頒獎儀式。同時,依托行業發展需求,發揮企業主體作用,以企業為主創新舉辦了種子價值提升研討會、蘇冀種業發展戰略合作研討會、油料作物種業研討會、雜糧雜豆種業交流會,既有產業鏈上下游縱向延展與地域間聯手橫向發展壯大內容,又有特色作物種業乘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東風的順勢布局,極大豐富和拓展了展會形式與內容。
  農業部種子管理局張延秋局長,全國農技中心劉天金主任、劉信副書記,農業部農業貿易促進中心宋聚國副主任,山東省農業廳褚瑞云副廳長,中國種子協會蔣協新副會長(秘書長)、馬淑萍副會長、鄧光聯副會長等領導出席展會并參加了有關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