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名稱: 對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第2428號建議的答復
文 號: 農辦議〔2017〕156號
生成日期: 2017年08月14日 公開日期: 2017年08月14日
內容概述: 對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第2428號建議的答復
對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第2428號建議的答復
馬傳先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促進種業健康發展的建議收悉。經商財政部,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盡快完善種業企業在市場的主體地位
2011年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意見》,明確了種業作為國家戰略性、基礎性的核心產業定位,確立了企業的主體地位,提出了構建現代種業體系的發展方向。為支持企業做大做強,我部會同有關部門采取一系列措施,深化改革,簡政放權,促進企業加快發展步伐。
一是加強制度設計。配合全國人大修訂《種子法》,從法律上突出企業主體地位,落實簡政放權,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調動企業創新的積極性。自2016年1月1日《種子法》實施后,我部先后修訂并發布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等5個配套規章,拓寬育繁推一體化企業品種審定渠道,建立品種登記制度;合并種子生產和經營兩項許可,下放一批行政許可審批權,取消注冊資本等證明文件,簡化審批程序,逐步將品種的選擇權、市場的準入權交給市場。
二是加強政策支持。會同人民銀行等5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做好現代種業發展金融服務的指導意見》,出臺金融支持現代種業發展政策措施。對育繁推一體化企業研發經營所得、資產重組等給予稅收減免,加大信貸支持,通過國家種子工程等專項投入6億多元持續支持企業育種創新。修訂雜交水稻、棉花種質資源對外提供分類原則和目錄,允許符合條件的育繁推一體化企業經審批帶種質資源“走出去”,開拓種業國際市場。
三是深化種業改革。會同科技部等有關部門,印發《關于擴大種業人才發展和科研成果權益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種業科研體制改革文件,積極推動種業科研人才、資源、成果等創新要素向企業流動。從2014年開始,農業部按照企業為主體、政產學研相結合的原則,組織開展了玉米、大豆、水稻、小麥良種聯合攻關試點,為深化種業改革創新,提升企業育種創新能力,開辟了新途徑。
在法規、政策等綜合措施推動下,企業兼并重組、自主創新步伐進一步加快。2016年全國種子企業共計4300家,比2011年減少一半。企業創新實力明顯提升,十大明星企業2015年凈資產126億元、科研投入6.8億元,分別是五年前的2.3倍、2.6倍。下一步,農業部將會同有關部門,深化種業科研體制改革,加大培育企業創新能力,促進企業加快發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民族種業企業。
二、關于建立種業發展后補助機制
為引導企業真正成為科技投入、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的主體,財政部會同科技部在相關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中實施后補助支持機制,采用“先實施、后撥款”的資助模式,由企業等創新主體先行投入開展各類科技活動,符合條件的企業等主體,均可申請采用后補助方式獲得支持。
三、關于建立科學的品種評審機制
2016年我部修訂了《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管理辦法》,調整并制訂了符合市場需要的品種審定指標和標準,根據不同用途對主要農作物品種國家審定進行分類管理,不再單純以產量、推廣面積等指標為唯一依據,加強了對綠色、優質和適宜機械化作業品種的審定,確保審定品種能夠滿足現代農業發展和現代種業發展需要。按照新的審定評價標準,2017年國審優質稻占水稻審定品種60.9%,優質稻率比過去三年提高20個百分點,其中有8個品種達到1級優質稻標準,過去3年審定品種中只有2個品種達到1級優質稻標準;大豆有2個高蛋白品種通過審定,過去3年只審定1個高蛋白品種。您提出的關于評審專家組成人員結構及評審機制創新的意見,我部將依據《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管理辦法》要求,在籌建第四屆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時綜合考慮。
四、關于加快推進種子知識產權保護立法進程
1997年《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以下稱《條例》)頒布實施以來,有效調動了育種者的積極性,促進了優良品種創新和推廣應用。我部高度重視植物新品種保護工作,著力推進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創設等工作。2015年新修訂的《種子法》新設品種保護一章,提升了新品種保護的法律地位;加大對侵權假冒行為的處罰力度,將侵權賠償金額由品種權人損失或侵權人獲利的1倍提到3倍,難以確定損失或獲利金額的賠償額由50萬元提高到300萬元,將侵權處罰由貨值的1—5倍提高到5—10倍。為進一步加強植物新品種保護工作,我部會同國家林業局、知識產權局等相關單位,于2016年啟動了《條例》修訂工作,組織國內相關單位圍繞實質性派生品種制度研究、加入國際植物品種保護聯盟(UPOV)1991年文本等內容開展專題調研,研究進一步擴大新品種保護范圍,加大植物新品種保護力度。下一步,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按照新《種子法》精神,加快《條例》修訂進度,進一步加強對原始創新的激勵和保護,營造種業發展良好環境。
五、關于研究補助政策抵御市場風險
當前,糧棉價格變動,對一些種子企業產生一些影響,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企業發展。為化解市場風險,我部會同有關部門采取多種政策措施,支持企業做大做強和做專做精,提升企業防御市場風險能力。會同財政部等部門和單位,設立現代種業發展基金,以國家投入為引導,投資10億多元,支持十幾家種業優勢企業做大做強。目前,注冊資本1億元以上的220家,國內主板、創業板和新三板上市企業40多家,總市值超千億元,企業“多、小、散”現象明顯改善,抵御市場風險能力明顯增強。
下一步,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加快推進種業自主創新重大工程實施,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科技創新體系;加強政策調研,繼續完善企業補助政策,推進現代種業持續健康發展。
六、關于重視種業協會建設
近年來,我部高度重視種子協會建設工作,指導種子協會按照新《種子法》賦予的任務,扎實推進我國現代種業建設。一是主動做好協調配合工作,認真貫徹新《種子法》,參與配套法規的修訂并組織相關培訓,開展種業科技創新調研活動,組織出版《種業十大功勛人物》,組織100多家企業在100多個糧棉油大縣(場)開展展示示范,深受廣大農民和種子企業的歡迎。二是認真做好信用建設工作,開展中國種子行業信用評價,到目前為止,全國獲得信用等級A級以上的企業364家;其中AAA級企業124家,AA級企業154家,A級企業86家;開展種子行業信用骨干企業和蔬菜企業信用骨干企業認定,推選出10家“中國種業信用明星企業”,推進了種業信用體系建設。三是積極做好行業服務工作,積極推進制種保險,組織會員企業參加種子交流展示,有效地促進了種業貿易、經濟合作和技術交易。四是著力推進國際交流活動,組織會員企業參加美國蔬菜花卉博覽會和世界種子大會,為我國擴大在全球種業的影響力發揮積極作用;與美國種子貿易協會簽訂新的合作備忘錄,加強與美國種業界的交流。中國種子協會及11個分會為種業發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業內的廣泛認同, 2010和2015年連續兩次被民政部評為全國先進社會組織。下一步,我部將會同民政部繼續加強對協會指導,充分發揮種子協會參謀和助手作用,成為政府部門聯系廣大企業和科研單位的橋梁;鼓勵和支持種子協會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繼續發揮其在促進行業自律、提升企業誠信意識、推動產業政策落實、擴大社會影響力等優勢,為農業發展大局做貢獻。
感謝您長期對農業工作的關心,希望今后繼續對我部的工作予以支持。
聯系單位及電話:農業部種子管理局 010-59193249
農業部
2017年8月1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