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要聞 » 正文

專家風采——歐行奇 黃淮海小麥發展戰略暨育種創新方向高峰論壇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06-23  來源:中國種業商務網  瀏覽次數:152
 
 640.webp (1)
 
      歐行奇,男,漢族,1964年10月生,河南鄲城人,中共黨員,河南科技學院教授。主要從事小麥育種及種子生產,參加培育推廣的百農矮抗58,2013年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主持培育推廣的國審小麥品種百農207,是目前河南及黃淮麥區主導品種,2015年獲得省重大科技專項支持。近幾年又育成百農201,百農307等苗頭新品種。
 
      主持制定了河南省地方標準《小麥三級種子生產技術規程》,出版了學術專著《小麥種子生產理論與技術》。在《西南農業大學學報》、《中國食品學報》、《麥類作物學報》、《種子》等學術刊物上發表研究論文70多篇,獲得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新鄉市科技成果一等獎,河南省教育廳科技成果二等獎各一項。先后被評為“優秀教師”和“先進工作者”
 
黃淮小麥新品種大田畝產超1200斤 有實力沖擊國家科技大獎
 
來源:河南日報/2017.06.01
 
      三夏時節,喜迎麥收。5月27日,在省種子管理站組織的省重大科技專項小麥新品種推廣研討會上,參會的全省各地種子管理站長們眼前一亮。
 
      據其培育者河南科技學院教授歐行奇介紹,“百農207”為半冬性中晚熟小麥新品種,其特點是產量三要素協調、增產高效,大田畝產通常可達1200~1300斤,每畝種植效益提高200元左右;抗病抗逆、廣適穩產、適宜種植區域廣,尤其是對倒春寒、干熱風、赤霉病三大自然災害兼具較強的抗(耐)性;品質優、商品價值高,在國家冬小麥品種區域試驗品質檢測中品質綜合評分排名第一。
 
      全國著名小麥專家、國家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教授郭天財評價說,“百農207”的廣適性和穩產性特別好,有可能成為繼“矮抗58”之后的又一個黃淮麥區大品種,也是一個有實力沖擊國家科技大獎的新品種。
 
      “不久前我在一個小麥試點縣蹲點時,發現當地百姓對‘百農207’非常認可,全縣種植面積超過50%。”省種子管理站副站長周繼澤表示,在今年的強風、暴雨、干熱風災害前,“百農207”再次經受住了考驗,希望“百農207”能夠再接再厲,做好推廣,成為河南乃至全國新一代小麥中的主導品種。
 
      歐行奇:育種是科學  更是藝術
 
      [導讀] 麥田像極了“舞臺”,歐行奇拿著話筒,介紹著他主持培育的小麥新品種“百農207”。這顆“黃淮新星”被認為是黃淮麥區新一輪品種更新換代的主導品種之一。
 
      麥田像極了“舞臺”,歐行奇拿著話筒,介紹著他主持培育的小麥新品種“百農207”。這顆“黃淮新星”被認為是黃淮麥區新一輪品種更新換代的主導品種之一。
 
      5月6日,“百農207”產業化研究與推廣研討會召開,70余名省內外的小麥或種子專家趕來觀摩。這天上午,育種試驗田里很熱鬧,但從30年前歐行奇作為一名實習生走入這片麥田開始,絕大部分的時間里,這里有的只是一把鑷子、一支筆、一個筆記本和他蹲在田埂的寂寞身影。
 
      他講話會不時俯身拂一拂綠油油的麥穗,然后很期待地讓大家留意株高和穗粒數。“濃眉大眼,顏值高。”有專家這樣說。顯然,專家說的是207,而非皮膚黝黑、看起來不像是大學教授的歐行奇。
 
      小麥育種的“中庸之道”
 
      中國人吃的每4個饅頭中就有一個來自河南,“河南麥熟天下足”、“黃淮小麥看河南”。作為小麥育種的“黃埔軍校”,河南科技學院底蘊深厚:“百農3217”上世紀80年代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百農“矮抗58”,獲2013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能不能讓小麥既高產又優質?麥穗大了穗數也多點?稈矮抗倒了能不能耐瘠耐旱……”作為河南科技學院教授的歐行奇教授一直在努力讓小麥品種更趨近于理想化。“百農207”2013年通過國家審定,2015/2016年度被列為河南省主導小麥品種,并獲該省農業領域重大科技專項支持。
 
      “育種是科學性與偶然性的結合。”歐行奇始終圍繞小麥高產三要素“畝穗數、穗粒數、千粒重”攻關,“協調把握好三者之間的關聯度,就容易做出一些成績來。”
 
      在品種培育過程中,歐行奇提倡“中庸之道”,不走極端,穩健發展。“培育新品種時,把畝穗數掌控在40萬上下,比較容易協調與其他兩要素之間的關系”。歐行奇拂著“百農207”介紹,其畝穗數40萬至41萬、穗粒數三十八九粒、千粒重四十一二克,產量三要素協調,一般畝產600公斤至650公斤。
 
      面對著綠油油的麥子,歐行奇說,“過些天來更好看,齊刷刷的,莖稈粗壯,熟相好。”也因此207總被夸贊“顏值高”。
 
      一門多種“207”
 
      “百農207”的命名怎么來的?跟電話號碼有關。
 
      1986年,歐行奇從百泉農專(現河南科技學院)農學系畢業,留校后師從小麥育種大家黃光正學習育種工作,又先后給茹振鋼、王世杰當助手。歐行奇先后參與培育推廣了“百農62”、“百農64”、“矮抗58”等百農系列品種。2005年,歐行奇組建好自己的育種團隊,在校辦企業百農種業公司以及另外兩家種業公司的幫助下,開啟了新的階段。
 
      成果育成后,該怎么命名?雖然當時團隊是以教師身份和公司合作建立的,但歐行奇還是將其冠以學校慣用的“百農”開頭。歐行奇至今都清楚地記得種業公司的兩部電話“5797207和5797558”,“就叫百農207吧,挺順口。”
 
      參加研討會的活動專家認為,207表現高產穩產、抗倒抗病、抗寒抗干熱風、多抗廣適,品質優良,是“黃淮麥區新一輪品種更新換代的主導品種之一”。
 
      其實,近幾年,歐行奇還主持培育了“百農307”、“百農201”、“百旱207”等一系列優良新品種。這些命名就能看得出“系出名門”。
 
      方法手段簡單有效
 
      一般來說,育成一個小麥品種一般需要8到10年的時間,而歐行奇卻用10年的時間成功育成7個小麥新品種,他有什么訣竅?
 
      “培育品種的最終目的是應用于大田生產,因此育種必須有針對性。”歐行奇表示,首先是深入了解生產發展對品種的需求,始終把生產需求作為制定育種目標的依據;其次不墨守成規,按照具體育種目標科學選用親本材料,認真組配最佳組合,靈活運用有效選擇方法;三是對育種材料從出苗到成熟進行連續的動態觀察記載,對其表現了如指掌。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育種本身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歐行奇說。
 
      “為了實現優中選優,提高‘命中率’,雖然談不上使用高科技手段或者設備,但方法手段都比較簡單有效。”歐行奇舉例說,采用抗倒伏儀測定莖稈質量,鑒定抗倒伏能力;觀察地下根系分布特征和測定根系活力,鑒定抗干熱風和抗旱能力;觀察和測定花粉育性,鑒定抗倒寒能力;通過水淹試驗,鑒定耐濕性。
 
      “過去講求高產穩產,現在則是高產穩產又優質。世界小麥的競爭在很大程度上不僅是產量的競爭,更是品質的競爭,今后要把優質放在育種目標的重要地位。”歐行奇提到,目前我國中筋類型的小麥品種眾多,但優質中筋的小麥品種依然短缺,國家每年還需要花費大量的外匯從加拿大、美國等國進口優質小麥,“大幅提高黃淮海地區的小麥品質及產量,為生產優質面粉提供優質原料糧,作為一個專業小麥育種人更是責無旁貸。”
 
      科研就是備課,理論聯系實際
 
      扎根泥土,夏頂酷暑,冬寒刺骨,作為大學教授的歐行奇可能比農民對土地傾注的精力更多。
 
      “不論什么人做育種工作都難免辛苦,風吹日曬和寂寞,選擇了育種工作就是選擇了這,所以自己別把這些當回事;其次,要以苦為榮,以苦為樂,樂觀向上,覺得這樣做值得,這樣做有望為社會創造價值,也能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歐行奇說。
 
      種子是農業的根本,歐行奇培育的“種子”還包括學生。
 
      “自己的首要職責是教學,科研是利用教學之外的時間進行,科研就是備課,通過理論聯系實際,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培養更多的學生”。他表示,大多數學生認為育種工作的社會價值很大,但是太辛苦。我的感受和經驗是教育和引導學生,熱愛育種事業,鼓勵和幫助有更多的學生投入到育種事業,“為了教育好學生,必須把自己的育種工作做好,充分發揮言傳身教的作用。”
 
      來源:中國科技網-科技日報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