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6畝油菜地,已經連續兩年進行秸稈還田,秸稈還田后的地土質疏松、保水保肥能力強。”近日筆者在湖北省鄂州市華容區段店鎮羅湖村走訪時,村支部書記孫元泉說,“以往每到農作物收割季節,村干部總是為禁燒發愁,有時上門做工作群眾還不理解,現在益農農機合作社把這事包了,村干部的工作好做了,群眾也省了事。”
村民孫細高今年起將14畝油菜地托管給了益農農機合作社打理,自己成了名副其實的“甩手掌柜”。孫細高告訴筆者,以往油菜收割后,秸稈大部分是一燒了之。現在禁燒秸稈,提倡秸稈還田,但由于缺少大型農業機械,秸稈還田過程中的滅茬等工作是他們單獨無法完成的,有了合作社,油菜秸稈能做到全量粉碎還田。
今年油菜收割前,段店鎮抓住益農農機合作社在身邊的優勢,制定了聯村運作、聯片收割、聯戶托管、聯塊“打包”的秸稈還田方案,同時采取宣傳資料、干部包戶責任、秸稈還田時間表和機械“四到戶”的措施,讓村民吃了禁燒的“放心丸”。在羅湖村會議室,孫細高給筆者算了一筆經濟賬:土地沒有托管前,所有農活得自己干,油菜收割后秸稈直接燒掉,旋耕、施肥要60元,購買種子、整地、播油菜,每畝生產成本就要270元左右。土地托管后,所有農活由合作社負責,今年油菜秸稈滅茬、旋耕、施肥等總費用約在230元左右。
益農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周蘭華向筆者介紹說:“今年,我們合作社對羅湖、張灣、四份、中灣等4個行政村8000多畝土地實行統一油菜秸稈粉碎全量還田、統一整地、統一運輸等全程服務托管。為保質保量做好秸稈還田工作,合作社投資30多萬元購買3臺秸稈還田機械,并采取夜間作業措施,區、鎮領導在人力、財力上給予支持,使我們的工作更有信心。”
“秸稈還田是當前秸稈有效利用和禁燒的主要途徑之一。”華容區政府副區長胡清琴說,政府要出臺政策,鼓勵各類為農服務的專業合作社配套相應的機械,熟練掌握秸稈還田配套技術,推行機收、秸稈還田、播種、水肥管理、植保等“一條龍”土地托管全程服務,提高合作社農機具使用效率和效益,最終建立秸稈機械化還田的長效發展機制。 張兮陳慶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