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鳴張偉王業鵬本報記者肖力偉
    初夏的陸羽故里——湖北天門,赤橙黃綠青藍紫,各類蔬菜新鮮上市。
    今年,該市蔬菜面積迅速發展到45萬畝。去年該市蔬菜產值占種植業總產值比重超過30%,在張港、蔣湖、多寶等核心鄉鎮更是占比80%,核心地區的菜農人均年純收入達到1.85萬元。蓬勃發展的蔬菜產業,已成為該市農業的支柱產業。
    蔬菜產業新動能來自哪里?近年來,該市以獨特的五個“+”模式(規模+特色、富硒+品牌、設施+工廠、休閑+采摘、互聯網+營銷)作為推手,助力“菜籃子”產業做大做強。
    規模+特色:一個蘿卜造就一名千萬富翁
    一個蘿卜造就一名千萬富翁,在多寶鎮傳為佳話。種植大戶文元祖種植白蘿卜3000畝、甘藍500畝,去年收入逾1000萬元。據統計,該鎮收入過百萬蔬菜大戶有50多家。
    吳漢平說,今年最高峰批發價達到1.7元/斤,今年春天就賺了近百萬元。今年4月以來,蘿卜價格沒有去年高,但因為有龍頭企業武漢紅日子公司的保底收購3萬畝合同,多寶種植戶并沒有多大的后顧之憂。走“規模化+特色化種植+訂單”的路子,使得天門西片區蔬菜快速滾動發展:天西共有蔬菜專業合作社百余個,帶動農戶兩萬戶。
    富硒+品牌:拉高拉寬產品線
    打造以天西片區13萬畝花菜產業為主的現代農業產業園核心區,帶動輻射周邊7個鄉鎮30萬畝富硒品牌有機蔬菜基地,這將是天門市蔬菜產業發展的大手筆。
    張港鎮土壤含硒量豐富,已檢測出的富硒耕地面積達3萬畝,占比達到20%以上。5月上旬,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對張港鎮花椰菜、黃豆、花生等硒含量進行檢測,結果均為天然富硒產品。湖北省發改委明確將張港列為全省“富硒花椰菜種植示范基地”。
    目前,天門市的13畝花椰菜已認證為綠色食品標志,并進行了產地地理標志認定,打造富硒+品牌,拉高拉寬產品線,種植有機花菜,富硒花菜,功能性花菜,形成高、中、低檔不同的產品區間,進一步拓展產業鏈、價值鏈。
    設施+工廠:基地與城區之間半小時無縫對接
    位于黃潭鎮的夢麗馬生態園,今年大棚面積發展到600畝,配套基地面積2000畝。“85后”老板巴威,依靠在服裝市場打造一個個“爆版”,年紀輕輕就賺得人生第一桶金,如今他選擇返鄉在天門蔬菜產業創造新的“爆版”——成立“新滿園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將花菜、萵筍等深加工成更耐儲藏的干蔬菜產品,并注冊商標,去年公司首批干萵筍一上市就受到市場青睞,來自江浙、福建的訂單不斷,眼下公司正擴大種植基地規模,上線新設備提高產能。
    天門蔬菜產業向合作化、規模化、標準化經營蓬勃發展。目前,已有設施蔬菜3.4萬畝,其中鋼構大棚8430個,面積1.9萬畝。天門規模化蔬菜農產品物流市場達到10個,華西農商城、舒彬農業等國家A級物流企業構建農產品物流基地,形成了蔬菜生產基地與城區之間半小時無縫對接。
    休閑+采摘:熱鬧的農莊樂市民
    打農旅結合牌,天門市的蔬菜產業田園綜合體方興未艾。
    今年開春以來,投資4000萬元,建設500畝風光互補大棚區,皂市鎮的風城現代農業果蔬基地正在建設;投資3000萬元,計劃建造580畝瓜果基地,200畝采摘園,地處黃潭鎮的知青瓜果采摘園開始興建……
    豐水灣休閑農莊流轉土地面積5萬畝,輻射帶動面積10萬畝,通過園區內的4家農家風味餐館,讓游客品嘗自產的綠色有機食品。多寶生態旅游田園,依托漢江沙灘資源開發休閑農業,彰顯三峽移民村瓜果蔬菜大棚采摘基地特色;漢斌鄉村美食田園,聯合張港九郡堤拐蔬菜合作社,種植花椰菜、大豆、甘藍,聯系300農戶1000畝土地,提供集餐飲、休閑、垂釣為一體的農事體驗。
    互聯網+營銷:線上線下激活市場動能
    去年9月,天門與中國網庫集團進行簽約,共同建設“中國花菜交易網”,這一平臺成了花菜網絡營銷的主力。以鑫華港電商、華西農商場電商創業集群為代表,采取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模式進行銷售,張港花菜直通全國大市場。
    天豐惠農擴規投資3680萬元建成農產品批發市場,具有蔬菜栽培技術中心、產品檢測中心、信息服務中心,產品保鮮中心、產品交易中心、物流配送中心6大功能區。
    一批天門蔬菜網絡專賣店,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微網絡,實現從原材料查詢、采購、產品展示、訂購到出口、儲運以及電子支付等一系列的貿易活動。
    “目前,天門通過企業合作和簽署協議,開通淘寶特色天門蔬菜館,線上在京東商城、天貓等網站開通天門蔬菜專區,線下在北京新發地、廣東海吉星、武漢白沙洲等市場建立長期銷售點,構成了較為完備的營銷體系。”天門市蔬菜辦主任對線上線下激活市場動能信心滿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