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不長在土中,而在水中進行栽培,這樣的“水培蔬菜”種植模式,已在上海崇明落戶,為生態農業發展開拓了新思路。
離開土壤,蔬菜靠“喝水”也能生長?記者走進位于西沙濕地北側的上海綠立方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基地,一探究竟。基地的一個個大棚內,整齊地排列著培養架,正在生長旺期的20多種時令蔬菜,把大棚點綴得綠意盎然。
掀開培養架上的定植盤,只見一棵棵蔬菜的根須比土壤種植的蔬菜要長要密,所謂“水培蔬菜”,就是通過這樣的根須吸收配方營養液生長的。工人告訴記者,一般來說,一棵菜從種子到長成,需要20天左右,冬天一個月左右:“先把種子放在專門的育秧盤里,等育出了秧苗,就把它們移栽到定植盤上,再把配方營養液輸送上來,供菜秧生長。”
除了種植方式截然不同,“綠立方”的水培蔬菜“賣相”也要好于傳統種植方式生產的蔬菜。葉子上沒有一個蟲洞,基本沒有枯葉、爛葉。“這就是水培的好處了。”公司副總王春濤告訴記者,這是因為,種植水培蔬菜的大棚是全封閉的,大棚外圍種著薰衣草、板藍根等驅蟲植物,大棚用雙層玻璃制成,進口處設置了防蟲網、消毒設備;棚內則用性誘劑、粘蟲板等生物、物理的除蟲方式,不打農藥,把蟲害降到最低程度。
“蔬菜吸收營養液也是有規律的,根據不同蔬菜的生長規律,有時候需要把根系裸露在空氣中,提高它的干物質和葉綠素的積累程度,增加它的營養價值、提升口感。”王春濤說,整個生產過程自動化、半自動化和人工相結合,有效避免二次污染,且生產效率高、可追溯。
兩年前,王春濤因生意伙伴邀請來到崇明,一眼就相中了這里良好的生態環境,萌生了在崇明做生態農業的想法。經過1年摸索,“綠立方”利用崇明良好的水質,制成配方營養液,且試種成功。目前,“綠立方”種有生菜、青菜、芹菜、冰菜等常規品種和特色品種共20多種,以訂單方式提供給客戶。
目前,“綠立方”正籌劃在基地打造一個休閑參觀項目,游客一邊參觀種植基地,一邊就能在大棚里直接“點菜”,新鮮采摘的蔬菜不一會兒就能下鍋,游客參觀結束,就能享用美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