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科技創新聯盟由吉林省農業科學院發起,聯合遼寧省農業科學院、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內蒙古自治區農牧科學院、黑龍江農墾科學院共同組建。東北區域農業科技創新聯盟旨在整合東北地區農業科技創新資源,搭建區域農業科技創新與交流平臺,針對東北地區玉米秸稈綜合利用的瓶頸問題,凝聚優勢科技力量,通過不同地域、不同學科、不同環節的協同創新,形成“集團軍式”的研發模式,解決區域農業發展中的重大科學問題和共性關鍵技術。
多年來,人們試圖將秸稈和人畜糞便通過沼氣發酵處理,但因冬季氣溫過低而難以實現。吉林省農科院農村能源與生態研究所專家經過多年摸索,成功研究出一整套沼氣發酵新技術。利用該技術可以使大量秸稈和人畜糞便進行沼氣發酵,不僅解決了農村污染源治理問題,還能化害為利、變廢為寶,為我國北方循環農業發展提供了一條新路。
吉林省農業科學院院長吳興宏在大會上介紹,秸稈作為原料、飼料、燃料,綜合利用最大的問題是秸稈收集、運輸和儲藏。為此,吉林省農科院提出“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民”的解決方式,培育秸稈收儲運新型經營主體。探索建立以秸稈機收打捆為重點的收儲運體系,在試點基礎上發揮輻射帶動作用,逐步實現秸稈機收打捆全域覆蓋。
秸稈還田一直是聯盟重點研究課題之一。在直接還田方面,針對東北地區氣溫低、秸稈腐解難度大等問題,吉林省農業科學院提出以“深翻還田為主,多種方式并存”的全程機械化玉米秸稈直接還田技術體系。同時依托國家“一帶一路”發展規劃,從俄羅斯引進可在低溫條件下快速分解植物殘體、具有改良土壤特性的木霉菌,從根源上破解了東北地區秸稈還田入土后不易腐解的技術難題。2015-2016年,該技術體系在東北中部公主嶺市、松原市等地累計推廣20余萬畝,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顯著。
在秸稈能源化利用方面,遼寧省農業科學院提出了玉米秸稈厭氧倒置層燃技術,研制出“三省”(省錢、省料、省事)生物質取暖鍋爐,并獲得國家專利,該鍋爐目前已“走進”2000多農戶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