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癥狀 根腐病主要為害根莖部和根部。一般從復葉出現后開始發病,植株表現明顯矮小,開花結莢后,癥狀逐漸明顯,植株下部葉片枯黃,葉片邊緣枯萎,但不脫落,植株易撥起。主根上部、莖地下部分變褐色或黑色,病部稍凹陷,有時開裂。縱剖病莖,維管束呈紅褐色。主根全部染病后,地上莖葉萎蔫枯死。潮濕時,病部產生粉紅色霉狀物,即病菌分生孢子。
二、防治措施 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認真抓好農業防治、化學防治等綜合防治措施。
1、施肥 注意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防止肥料傳病。增施鉀肥、微肥、有機肥料和生物菌肥,減少速效氮肥施用量,促進植株健壯生長。
2、品種選擇 效選擇適用當地種植的抗病、耐病、高產優質品種。
3、合理輪作 與十字花科、百合科作物實行2年以上的輪作。
4、藥劑拌種 防治苗期根腐病可用10%的咯菌腈懸浮種衣劑拌種,每50kg種子用藥50ml,兌水0.25-0.5kg水拌種。
5、藥劑防治 關鍵為早防早治,以防為主。田間出現中心病株時馬上灌根,用5%的丙烯酸•惡霉• 甲霜水劑1000倍液;或2.5%咯菌腈懸浮1000倍液+68%精甲霜•錳鋅水分散粒劑600倍液;或35%的福•甲可濕性粉劑800倍液;50%的氯溴異尿酸可深性粉劑1000倍液,50%的福美雙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3%的惡• 甲霜水劑600倍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