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鄧俐)化肥和農藥是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對促進糧食和農業穩產高產至關重要。在12月27日召開的重慶市化肥農藥零增長推進會上,重慶市農委總農藝師劉保國表示:“目前,重慶市化肥、農藥‘兩個零增長’已實現順利開局,并深入人心。各地各部門將不打折扣、不講條件,到2020年全面實現‘兩個零增長’,進入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新時代。”
去年6月8日,重慶市農委印發了《重慶市到2020年化肥使用零增長實施方案》。方案規定:到2020年化肥總量不超過103萬噸(純量),主要農作物化肥利用率達到40%以上。在蔬菜、柑橘等園藝作物上,化肥使用量要實現負增長。在區域上,渝西負增長,渝中零增長,渝東北、渝東南實現緩增長。為此,重慶市各地各部門展開了積極探索,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到2020年,初步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病蟲害可持續治理技術體系,科學用藥水平明顯提升,單位防治面積農藥使用量控制在近3年平均水平以下,力爭實現農藥使用總量零增長。”這是《重慶市到2020年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實施方案》的總體目標。目前,重慶市各地各部門正按照減量與保產并舉、數量與質量并重、生產與生態統籌、節本與增效兼顧的原則,積極開展農藥零增長行動。
針對當前施肥用藥中存在的問題,重慶市通過新肥料、新技術、新藥械的推廣應用,以及專業化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技術覆蓋率的提高,讓農產品在品質提升中實現優質優價,讓農村生態環境在化肥農藥減量增效中得以改善。截至目前,重慶市已在秀山、潼南和墊江3個區縣整縣開展化肥減量增效示范,成立了柑橘、花椒、蔬菜等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協作小組;在萬州、秀山、南川等17個區縣建立病蟲害統防與綠色防控融合推進基地,示范面積14萬畝,帶動140萬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