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huan)迎光臨種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shang)務(wu)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guang)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三農 » 正文

農業部與中化合作推進科學施肥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12-23  來源:  瀏覽次數:48
 
 
  編者按2005年,農業部在中央財政支持下,啟動了測土配方施肥補貼項目,到2015年累計投入資金85億元。經過11年的努力,農業部門基本摸清了我國土壤養分狀況,構建起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體系。農業部與中化化肥有限公司開展農企合作,引導配方肥生產供應和推進配方肥進村到田,為提高農民科學施肥水平探索新路徑。
 
  本報記者 李純文/圖
 
  2014年1月16日,農業部與中化化肥有限公司簽署了《合作推進科學施肥備忘錄》,開啟了農企合作的試點。三年來,農業部與中化化肥有限公司相互協作、緊密配合,在全國范圍內組織農化宣傳活動28000多場、技術培訓講座5000多場、創建減量增效示范田4000余塊,直接受益農民達700多萬人次,輻射土地達6000多萬畝。
 
  “農企合作不僅讓廣大農戶受益,也為中化化肥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發展契機。”中化化肥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馬躍說,通過深入一線從事農化服務,不僅履行了央企的社會責任,更提高了中化化肥的品牌知名度,實現科學施肥銷量達300萬噸,其中測土配方肥35萬噸。
 
  農業部種植業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農業部將進一步加強與中化化肥有限公司等企業合作,完善農企合作機制,發揮新型經營主體作用,加快推進配方肥到田,示范帶動化肥減量增效。
 
  新機制,公益服務與經營活動有效結合
 
  農企合作創新了農化服務機制,農業部門做好取土化驗、配方制定、田間試驗示范等公益服務,與企業在肥料配方發布、配方肥生產供應、配方肥產需對接、科學施肥宣傳培訓、農民施肥指導服務等環節進行全面合作,將政府的公益服務與企業經營活動有效結合,實現政府、企業和農民三贏的局面。
 
  中化化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化化肥)作為肥料行業的主力軍,一直承擔著穩定肥料市場供應、引導農民科學施肥的社會職責。多年來,該公司打造了以“農化知識傳播、現場服務指導、測土配方施肥服務”為主要職能的三位一體農化服務體系。
 
  中化化肥江蘇分公司與江蘇省耕地質量與農業環境保護站共同簽署了《農企合作推進測土配方施肥框架協議》,先后在銅山、沛縣、新沂、邳州、高郵、句容等縣(市)扎實開展產需對接,配方肥覆蓋面和影響力不斷擴大,2016年達銷量到2.6萬噸,三年時間翻了一番。
 
  中化化肥黑龍江分公司聯合黑龍江省土肥總站打造配肥聯盟協作模式,嚴格執行“五統一”運營標準(即:統一原料肥供應、統一品牌設計、統一提供技術服務、統一形象包裝、統一運行管理機制),使配肥站從簡單的肥料加工點轉變為種植服務商。同時還提供農情信息、農機、金融、植保、糧食收儲、秸稈綜合利用等服務指導,綜合服務種植面積達8萬畝。
 
  中化化肥安徽分公司緊密結合自身經營轉型實際,推廣科學施肥的長效機制。在安徽省土肥總站大力支持下,累計開展農化講座2726場、田間指導1.8萬場、進村入戶宣傳推廣7萬余場。該分公司聯合蕭縣農業局,圍繞淮北主栽作物夏玉米,通過集成選用良種、增施有機肥、測土配方施肥、水肥一體化、適時晚收等多項技術,創建了“玉米水肥一體化高產示范”,畝產達到1727斤,增產近一倍;在皖南普濟圩農場建立“化肥零增長試驗示范基地”,實現了每畝化肥總用量減少45斤,仍增產158斤的突破,糯稻產量達到每畝1590斤。
 
  新服務,配肥模式更接地氣
 
  經過三年的推廣,中化化肥對科學施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轉變傳統上追求化肥單一顆粒最高養分、最全營養、最新技術的模式,而采用對傳統基礎肥料混配方式,提出了配肥服務的升級開發思路,即實施“簡肥”智能配肥服務中心和“肥美特”大型配肥站兩個戰略項目,充分發揮中化化肥原料優勢,就近生產,直供用戶。
 
  華北和南方地區的中等規模種植戶多為百畝左右,可采用“簡肥”智能配肥服務中心模式。該模式集成測土配方大數據、利用公司農易寶電商平臺,通過分布式智能生產裝置,實現肥料配方、生產、施用以及農業綜合服務的智能一體化,為農民提供“減量不減產、減價不減效”的訂制化肥料產品和施肥方案。用戶可以通過手機APP下單,一鍵實現“測、配、產、供、施”一條龍服務。湖北省天門市華豐合作社2萬畝稻田采用“簡肥”智能配肥,每畝地肥料用量減少10~20斤,減少成本15元,。
 
  “簡肥”智能配肥項目獲評工業和信息化部首批國家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是首批46個項目中農資行業唯一入選項目,同時也入選了發改委中國“互聯網+”行動百佳實踐案例。在農業部的支持和指導下,現已投入運行的固體、液體配肥站有近40家。到2020年,隨著智能配肥機網絡建成,將直接服務2000萬畝左右土地,預計全國降低化肥用量42萬噸,增產節肥效益可達32億元。
 
  在新疆、內蒙古、吉林、遼寧等省份千畝以上的規模種植戶較多,選用建設“肥美特”大型配肥站模式。該模式以服務萬畝級農業基地用戶為核心,并輻射周邊千畝級用戶,提供種植方案和測土配方產品,并對整個種植過程提供農藝師管家式跟蹤服務。配肥站配置包括固體混配肥生產裝置、水溶肥以及液體肥生產裝置、測土配肥實驗室等。
 
  新產品,利用率提高用量減少
 
  中化化肥堅持以科技為支撐助力產品和服務的創新升級,每年科技研發費用在1億元以上。從2013年開始,中化化肥有限公司陸續參加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環渤海鹽堿地改良項目、國家黑土地質量提升計劃,以及“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化學肥料和農藥減施增效綜合技術研發”“糧食豐產增效科技創新”等項目中的肥料減量增效和土壤培肥產品開發課題,初步形成以“育壤康”為核心品牌的系列產品,包括調節酸性土壤、鹽堿土壤的產品以及生物菌肥、生物有機肥、農林保水劑等。
 
  2015年,農業部提出《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以來,中化化肥提出節肥增效的理念,研發生產了系列的高效環保肥料,通過提高利用率來達到化肥減施的目的。
 
  為了解決水稻傳統施肥不能定位、定量、均勻所導致肥料過量使用的難題,中化化肥與黑龍江農墾建三江管理局簽訂了5年的戰略合作協議,投入資金近億元研發側深機施專用肥——基蘗同施配方(21-15-16)和免追肥配方(19-14-22),適量添加硅、鋅等元素。該肥料在強度、吸潮性、養分配比、比重、粒徑、粒型、基蘗肥同施等方面已基本達到機施要求,2015年墾區示范面積達4300畝。該專用肥較常規施肥每畝增產約38.8公斤,同時減少1次返青分蘗肥的施用,每畝還可以降低人工成本3元左右,每畝地可增收60元。
 
  2016年,中化化肥與全國農技中心合作開展新型肥料試驗示范田工作,在河北、遼寧、湖南、甘肅等省份,圍繞4大產品創建試驗田。在山東省煙臺市開展的密植型果園試驗,中化化肥螯合肥、藍力士套餐平均增產17.2%,最大減氮幅度31.1%。
 
  中化化肥深化與全國農技中心合作,2017年將在15個省開展44處試驗示范工作,涉及到螯合肥(水稻、獼猴桃)、緩控釋肥和穩定性肥(玉米、水稻等大田作物)、脲甲醛(水稻)有機無機肥(大蒜、黃瓜小麥)以及針對大田作物的“楓禾祥”農用鉀肥和適用于果樹、柑橘等經濟作物的海藻多糖尿素、晶體硫酸銨。
 
 
 
分享到(dao): 微信 復制網址 QQ好友 QQ空間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