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其彬張建勝
“福建麒麟山綠茶,醇厚甘甜,看似青菜水,入口板栗香。退休三年來,每天我都在喝這茶。”望著眼前清澈透明的茶水,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井大街道王大伯笑容滿面地說。
是什么原因讓眾多消費者青睞福建麒麟山綠茶呢?麒麟山茶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姚朝響認為,一靠優良的茶樹品種;二靠優美的自然生態環境;三靠傳統加創新的制茶工藝。
“麒麟山”綠茶原料取自千米高山上的小葉種茶樹,采集每年的春茶鮮嫩芽葉,利用姚氏家族祖傳制茶工藝,按照4.7斤新鮮青茶配制1斤綠茶而成。該產品外形細嫩顯毫,色澤翠綠,清香持久,湯色見底明亮。據檢測報告顯示,茶多酚、咖啡堿保留85%以上,葉綠素保留50%以上,維生素保留也很多。
行至福州市閩清縣最北端的下祝鄉境內。小車駛上一條蜿蜒曲折的盤山公路,山間云霧繚繞,滿眼盡是錯落有致的綠色茶園。姚朝響告訴我們,公司在這里有兩片茶葉基地。一片是蘭口村老茶園,面積2000多畝。是目前公司茶葉的主產區,年產茶葉80噸左右。另一片是翁山頭村新茶園。是2014年以來陸續墾荒種植的茶山,主要是制紅茶、白茶、鐵觀音等的茶樹。現在種植面積已達2300多畝。姚朝響說:“新茶園前期投資比較大,一畝茶田每年成本大約5000元左右,要等四五年后才能見效。”
游走在山清水秀、空氣新鮮的蘭口村茶園里,一壟壟茶樹碧枝綠葉,青翠欲滴。滿山流淌著濃濃的茶香。我們發現這里的茶樹葉片小、節短且稀疏。“原來,這片茶山種植的福云六號、梅占、水仙、紫梅龜等十幾類屬于大葉種的茶樹。雖然產量高,但茶葉香氣不明顯。市場不好賣。后來公司結合基地的自然條件,在茶葉專家的指導下,通過多年嘗試種植小葉種茶樹成功。其香氣比大葉種茶樹好。所以公司劃出其中900多畝茶山逐步改種奇蘭、奇丹、金觀音、福鼎大白等小葉種茶樹。”姚朝響一邊認真地介紹,一邊隨手摘了幾片鮮茶葉放在手中輕揉,旁邊的人就可聞到一股淡淡的茶香。
據了解,鮮葉面積20平方厘米以下稱為小葉種茶樹,20平方厘米以上稱中大葉種茶樹。麒麟山基地小葉種茶樹屬于小喬木,為無性系繁殖、早生種。其葉片小、節間短、茸毛少、葉質厚而硬脆、葉色綠或深綠、抗旱抗寒能力強。但產量低,3000個芽葉才到1斤,而大葉種茶樹只要2000個芽葉就可達到1斤。一畝茶園年收干茶200斤左右。年產量不及大葉種茶樹一半,種植成本要比其它茶樹高出30%左右。
另外,一般大葉種茶葉片大柔軟,葉面的革質層比較薄;而小葉種茶葉面革質層較厚,葉片硬脆,制茶工藝需十分講究。與大葉種茶樹相比,小葉種茶樹的柵欄組織較多,胡蘿卜素、葉黃素含量高,這些萜烯類衍生物可分解成香氣物質,所以,小葉種茶樹可以制出悠長高香的茶葉。如果制成毛峰類綠茶,香氣更佳。
一片小小的鮮葉成為標準化商品,要經歷攤放、萎凋、殺青、揉捻、理條、揀埂、干燥等一系列工序。因此,一泡好茶不僅要求鮮葉的質量,后期工藝也十分重要。姚朝響說:“按照傳統的綠茶加工方法,鮮葉進廠后直接殺青。這時鮮葉水分多、青草氣味重,不揮發掉會影響茶內在的香氣。為此,公司在殺青前增加一道萎凋工序。即將采集下來的鮮葉按一定厚度推平晾曬,使鮮葉呈現萎蔫狀態,便于后續工序煉香。”據介紹,萎凋方法分為室外自然萎凋和室內自然萎凋兩種。姚朝響說:“不管用哪一種方法萎凋,都要根據鮮葉的水分,掌握好準確的萎凋時間,萎凋時間長了短了,都會影響茶葉最后的香氣形成。因為技術較難掌握,目前這項工藝只用在制作高端綠茶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