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德美亞”系列玉米“正名”
在我國黑龍江北部寒冷的第四、五積溫帶,因為氣溫低、無霜期短,曾經被認為是農作物種植的“高寒地帶”。不過,就像科技正在改變人類其他領域的生活一樣,育種技術的發展也給這片凍土帶來了新的生機。一個叫“德美亞”的品種,因其早熟、耐密、適應性強、適宜機械化等獲得了巨大突破,在第四、第五積溫帶廣泛種植,改寫了黑龍江省高寒地區無玉米可種的歷史。
但是,一方面農民在凍土上種出了金燦燦的玉米,另一方面,一些人為因素卻阻擋了農民賣糧致富的步伐,近年來,關于“德美亞”玉米的不實傳言在市面上流傳,諸如“‘德美亞’營養成分與其他玉米品種有所不同”,“豬吃了吸收不好,容易掉膘”、“糧庫不愛收”等等。
為化解局部地區賣糧難,促進東北地區玉米購銷,保護糧農利益,近日,國家糧食局科學研究院組織有關科研單位、專家開展德美亞系列玉米營養價值評定研究,并于近日專門召開了“東北玉米(德美亞)營養價值評定結果發布及產銷對接會”,會上發布了針對德美亞系列玉米營養成分的檢測結果,給廣大農戶吃了顆“定心丸”。據國家糧食局科學研究院課題組研究結果顯示:德美亞系列玉米與其他品種玉米的營養價值沒有差異;在飼料中添加德美亞玉米對飼料產品和飼喂效果無影響。
據介紹,國家糧食局科學研究院課題組從黑龍江省德美亞玉米主產區采集當年新收獲樣品和糧食庫存樣品,并與其他品種玉米進行了營養成分科學分析比對。通過科學的化學分析、飼喂實驗和分析,結果顯示德美亞系列玉米(包括1號、2號、3號)與其他品種玉米的營養價值(蛋白質、脂肪、淀粉、氨基酸含量、能量等)沒有顯著差異。在飼料中添加質量合格的德美亞系列玉米對飼料產品和飼喂效果應無顯著影響。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在會上展示的對7000份德美亞玉米樣品的檢測分析結果,與國家糧食局科學研究院的評定結果吻合。國家生豬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印遇龍對評定結果進行點評時說:“相關研究結果體現了德美亞玉米蛋白高、脂肪高、纖維高、真菌毒素含量低的優點,但用在豬飼料上,因其顆粒小、質地硬,需要在配料配方方面加以關注。”
國家糧食局倉儲與科技司負責同志介紹,今年國家按照“市場定價、價補分離”的原則對玉米收儲制度進行改革,將玉米臨時收儲政策調整為“市場化收購”加“補貼”的新機制,玉米價格由市場形成,反映市場供求關系,調節生產和需求,生產者隨行就市出售玉米,各類市場主體自主入市收購。此次改革的目的就是堅持市場化改革取向與保護農民利益并重。部分企業擔心庫存玉米低價銷售,看跌玉米價格。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糧食局等6部委《關于切實做好今年東北地區玉米收購工作的通知》和國家糧食局早在10月20日公告明確,2017年5月玉米收購結束后再安排庫存玉米銷售,將按照不打壓市場原則確定銷售價格,并合理把握銷售時機、節奏,維護市場平穩運行。隨著玉米收儲制度改革的推進,國家有關部門正在通過多方努力加大東北玉米外運力度,玉米供需市場將會形成良性的供需平衡。
會議還組織了黑龍江省糧食局與安徽等南方玉米需求大省飼料協會以及企業代表進行產銷交流對接。飼料年產量排名在前的十余家大型飼料企業,以及精深加工企業代表參加會議并交流。黑龍江省糧食局調控處尹延濤就黑龍江省德美亞玉米的產銷形勢作出報告時指出,德美亞玉米在大規模種植方面可以做到“機收、粒收”,在機械化生產方面具有一定優勢。
這次檢測實驗對于打通玉米產銷鏈條,促進玉米產業發展,產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國家糧食局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李愛科:
德美亞玉米可以用作畜禽飼料
東北玉米(德美亞)營養成分檢測研究共采集不同品系、不同年份的德美亞玉米和其他品種玉米樣品11個,分別來自黑龍江省黑河市和佳木斯市,樣品中既有今年新收獲玉米,又有庫存1至3年的玉米,樣品有一定代表性。本研究共測定14種(類)營養成分和7種真菌毒素,具體檢測方法基本用國標方法,個別指標采用通用方法。檢測結果列出了2016年新收獲和庫存東北玉米(德美亞系列品種和其他品種)中營養成分、真菌毒素檢測的初步結果,實驗結論是:德美亞玉米常規營養成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纖維、膳食纖維等)與其他品種玉米沒有明顯差異,為玉米類飼料原料正常變化范圍。
將檢測結果與中國飼料成分及營養價值表(2015年第26版)進行比較,同時也與其他大量數據進行了對比分析,均得出近似的結論。例如,2016年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約7000個德美亞玉米樣品檢測結果中,粗蛋白、粗脂肪、粗纖維、粗灰分的平均值分別為9.10%、3.77%、2.41%、1.39%,變異范圍為:7.54%~11.55%、2.40%~5.69%、1.28%~3.48%、0.95%~2.46%。因此,從一個數據點對點的比較看,是有些差異,但從玉米大樣品變異范圍來看,就沒有明顯差異了。因為同一種糧食因不同品種、地域、種植情況、氣候、收獲時節等變化,其成分也會有變化,從大數據范圍來看就會得出規律。
在此基礎上,我們對德美亞系列玉米的雞表觀代謝能、豬消化能值(仿生法)與其他玉米進行了分析,并無明顯差異。此外,樣品的真菌毒素含量也是很低的,反映了東北玉米的特色。庫存德美亞系列玉米的常規營養成分、真菌毒素與其他品種玉米的常規營養成分也沒有明顯差異。
因此,德美亞系列玉米作為一種飼料原料,是可以用于畜禽日糧配制的。
抓住調結構機遇期
王澎
近年來,我國玉米結構性過剩,品質與價格競爭力不及進口玉米和替代品,“國糧入庫,洋糧入市”的窘境亟需扭轉。種植業結構調整,玉米首當其沖,尤其是“鐮刀彎”地區的玉米將調減種植面積,在東北冷涼區、北方農牧交錯區、西北風沙干旱區、太行山沿線區及西南石漠化區廣泛種植的玉米,占全國玉米種植面積的三分之一左右。這些被調減地區的玉米品種將何去何從呢?
在這些品種中,德美亞系列玉米品種最具代表性。因為其早熟、耐密、適應性強、適宜機械化等特點,德美亞系列玉米創造了在高寒、高緯度、冷涼地區玉米種植上的巨大突破,該品種在東北地區第四、第五積溫帶廣泛種植,逐漸發展為黑龍江省最受歡迎的主栽品種,改寫了黑龍江省高寒地區無玉米可種的歷史,前幾年甚至出現了“一種難求”的局面。
機械粒收玉米從東北一路“火”到華北,各個種企和科研單位都知道,未來的玉米品種如果無法做到機械粒收,就會寸步難行。今年東北玉米機械粒收面積中,除去黑龍江墾區的800萬畝外,其他面積加在一起只有30萬畝左右,墾區以外的機械粒收玉米種植面積不足東北玉米種植面積的0.1%。換而言之,整個東北玉米的機械粒收還得看黑龍江墾區,而德美亞系列玉米正是墾區推廣面積最大、機械粒收效果最好的玉米品種。
具備生育期短、成熟后脫水快、抗倒伏等適宜機械粒收性狀的玉米品種,原本是為了在寒冷寡照的北方土地上種植而研發。如今這些品種的“被動南下”為東北玉米優勢產區和黃淮海玉米主產區機械粒收品種選育注入了新鮮的“血液”,能否適應高寒地區以南的氣候和病蟲害,對它們而言是挑戰,更是機遇。
新時期,種業將迎來新常態,“鄭單958”和“先玉335”式的“大”品種“打天下”的套路已經不再好走了。針對不同地區、不同需求選育不同的品種將越來越普遍。被調減地區玉米品種的“南下”,將為優勢產區和主產區帶來更多活力。
面對傳言,我們心不亂

圖為種植德美亞系列玉米的農民。
玉米是重要飼料加工原料,黑龍江省的很多養殖戶都選擇使用德美亞系列玉米作為禽畜飼料。黑龍江省建設農場久玲生豬養殖基地負責人蘇久玲就是一位有十多年養殖經驗的“老把式”,她將“德美亞1號”用作豬飼料的主要原料,對于市場上的傳言,她早就見怪不怪了。
“飼料的主要來源是農場種植的‘德美亞1號’玉米,每年大約需要230噸。”當問到蘇久玲德美亞系列玉米與其他品種玉米做豬飼料的區別時,她說:“除了德美亞,還會給豬喂一些粉質玉米,例如綏玉系列玉米,每年大約需要20噸左右。玉米的營養價值都差不多,沒啥區別。主要考慮到給豬換換‘口味’,就像人一樣,總吃米飯是不行的,也要適當吃些饅頭。”
“我今年在寶泉嶺農場種植了‘德美亞1號’近100公頃,產量還行,但受玉米商品糧銷售價格影響,效益一般。”黑龍江省寶泉嶺農場第13作業區新益農業合作社負責人肖俊杰在調查時說,“加上國家補貼后略有盈余,但較往年低很多。”寶泉嶺農場第8作業區的種糧大戶王自舉也表示今年的玉米種植效益很一般,他說:“今年種植了‘德美亞3號’玉米100公頃,產量與往年相比差不多,每公頃10噸左右,比其它品種還是要高一些。但受臺風影響,地塊大面積倒伏,收獲時水分大,今年玉米商品糧銷售價格影響,效益一般,也就是個平衡賬。”
“‘豬吃了掉膘’這事兒‘不靠譜’。”談到關于德美亞系列玉米傳言時肖俊杰坦言,“我的玉米在烘干后主要是供給白羽雞飼料廠,廠子的檢測設備是齊全的,沒測出過什么問題。至于烘干出現焦糊粒的問題,這與玉米的成熟度以及烘干塔的具體操作都有關系。烘干塔是需要調試的,頭幾‘鍋’焦糊也是可能的。有些傳言很可能是因為糧商想壓一壓糧價。”
隨著勞動力成本的逐年增高,越來越多的種植戶選擇種植適宜機械粒收的玉米品種。“德美亞不僅產量高、抗倒伏,而且脫水快,適合機械粒收,地頭就能賣糧,省心又開心。”從2009年就開始種植德美亞系列玉米的趙光農場第六管理區種植戶楊亞翠,并沒有因為傳言有絲毫擔心,“我們的玉米都是在沒收割時就被搶購了,地頭交易,不用為玉米銷售發愁。而且,農場每個區都有烘干塔,沒有聽說過德美亞玉米烘干時出現焦變粒的事。”
聲音
黑龍江省糧食局調控處尹延濤:
今年,黑龍江省玉米播種面積9662萬畝,比上一年調減1900萬畝以上,產量預計1000億斤左右。本收購期,黑龍江省內飼料、深加工企業大約能消化玉米420億斤左右,將有近580億斤玉米需要銷往省外,供應銷區市場。目前,黑龍江德美亞品系種植區域以農墾和北部地市相對較多,據墾區種業部門推算,德美亞品系墾區播種面積517萬畝左右,預計產量近60億斤。
前一階段,黑龍江省玉米購銷較活躍的地區就集中在鶴崗和農墾寶泉嶺管理局,品系也以德美亞為主。截至10月末,黑龍江省糧食庫存總量約占全國1/3;玉米品種約占全省庫存的2/3。當前,玉米階段性供過于求,庫存較大,國家取消臨儲收購政策,促進種植結構調整,但長期來看,如果國家未來進行銷售或拍賣,黑龍江現有庫存對于廣大用糧企業也是一個很好的貨源保障。
黑龍江玉米在購銷上,首先具備品質優勢。赤霉烯酮、黃曲霉毒素、嘔吐毒素這些指標都低于國家相關指標標準。從今年情況看,目前很少有生霉和毒素指標超標的情況。對比前一階段華北地區由于陰雨天氣導致玉米各項指標下降,黑龍江玉米在品質上要明顯好一些。
其次是黑龍江玉米可以與其他地區玉米進行錯峰銷售。按照往年的銷售習慣,東北地區中部和南部的玉米一般是在12月份脫粒;而華北地區的玉米,目前由于不能及時降水,所以脫粒效果不是很好,上市量也比較小,這就為黑龍江玉米銷售騰出了時段。此外,黑龍江由于地理位置,具有一定的自然優勢,冬季時間長、氣溫低,利于玉米儲存和保管,而且保管費用也比南方要少很多。對企業而言,黑龍江省適宜作為長期穩定的原料合作供應地。
中國飼料工業協會飼料評審處處長王黎文:
飼料工業作為最大的用糧的產業,幾年來一直獲得廣泛關注。目前,工業飼料年產量大概是2億噸,其中超過60%是以玉米為代表的能量飼料。“十三五”規劃已經出臺,從養殖業來講,“十三五”期間是處于結構優化、質量提升、區域調整以及產業融合階段,為之服務的飼料工業正處于產量低速增長時期。“十三五”期間,預計每年平均增速400萬噸,也就是十三五期間大概有2000萬噸的增長,這個增長量比之前十幾、二十幾年已經下降很多了。同時,由于消費結構的改變,及產業結構提升面臨的壓力,我們也作出了判斷,市場的競爭將更加激烈,質量的要求將更高,以及資源環境這種約束力也更加緊,所以我們這個行業今后一階段將面臨更大的壓力和挑戰。對于飼料行業的扶持,將對拉動玉米產業的產銷起到更加有效地作用。
玉米作為能量飼料的代表,飼料企業更關注它的能值反應如何,這還需要通過不同的動物實驗來研究它的消化能表現,還希望科學家們開展更深一步的研究,獲得更具體的數據。
我在與行業中的一些企業交流時了解到,“德美亞1號”玉米在烘干的過程中容易產生色變,這是企業非常不愿意看到的現象。希望收儲企業和接烘干企業在研究玉米籽粒烘干條件的時候,對這個品種提出一些有針對性的控制參數。色變的問題得到解決后,將有助于這個品種的推廣和使用。
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技術部研發總經理李勇:
從化學指標上看,德美亞系列玉米是可以用于加工飼料的,東北玉米與華東、華中玉米相比真菌毒素含量更低,更適宜豬飼料的生產,如何科學合理地烘干和加工成飼料還需要飼料企業做更多的研究。此外,運輸成本是制約東北玉米在其他區域順利使用的關鍵因素之一。
黑龍江省鵬程生化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慧霞:
對于浸泡能力比較強的淀粉加工企業而言,德美亞系列玉米是很適宜加工淀粉的品種。德美亞系列玉米的脂肪含量比較高,近些年,因為維生素E含量比較高,玉米油作為一種保健油,在中國市場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認可。玉米油在豆油下跌過程中還能逆勢上漲,那么脂肪含量高的玉米品種,其綜合效益就體現出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