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種的40畝紅薯收入可不少,畝產8000多斤,每斤6毛錢,收入5000元,40畝地總共收入20多萬元,這多虧了我們村的程廣忠給我們找到了致富路呦。”河北省博野縣程委鎮解村農民張小濤說起種紅薯掙錢的事,從心里感激本村的程廣忠:“不光我一家,全村大多數農民都是在廣忠的帶動和扶持下靠種紅薯增收致富的。”
張小濤說的程廣忠是解村的普通農民。近幾年,村民種糧食投資高,收益低。5年前,程廣忠從一份科技刊物上看到種紅薯能致富掙錢,于是試著在自己的承包地里種了6畝紅薯。其中一半種了適合燒烤的品種,一半是能加工淀粉的品種,他還按刊物上的種植技術,插秧后地膜覆蓋,并采取化控技術防止秧苗陡長。第一年他就成功了,產量分別為9000斤和8000斤,那年市場紅薯短缺,每斤都在1~1.5元,他的6畝紅薯純收入7萬元,比種糧食高出了7倍多。高收入讓程廣忠瞅準了紅薯種植。第二年,他把自家的12畝耕地全部種了紅薯,收入仍然十分可觀。靠著種紅薯他成了全村有名的富裕戶。
程廣忠是個有理想、懷大志的中年人,他想,個人富了不算富,全村富了才能奔小康。于是他把自己種紅薯致富的經驗介紹給村“兩委”,由村“兩委”發動全村調整種植結構,改種紅薯。程廣忠也毫無保留地把種植技術傳授給全村的種植戶。去年解村紅薯種植面積達到了1000畝,畝收入超過了5000元,其中不乏種植大戶,村民張小朋就租賃土地種了180畝,年收入超過了90萬元,成了小康之家。
看到村民們種紅薯的積極性起來了,程廣忠又有了新的舉措。他到江蘇、山東考察,了解那里的紅薯種植和經營模式,并引進“龍薯9”“蘇薯8”等七八個優質高產品種,自己育秧讓村民們種植。與東三省、京、津等地建立的供貨關系,讓村民的產品能有穩定的銷售市場。他自己建立起大型儲藏窖同種植戶簽訂收購合同,以上年的市場價收購村民的紅薯產品,讓村民不再有因市場滯銷賣不出去或價格低收益小的后顧之憂。
村民種紅薯富裕了,程廣忠又有了新的打算。紅薯淀粉用途廣泛,尤其是紅薯粉條是粉條中的上品,他開始操持上設備進行紅薯深加工。如今,解村紅薯種植、加工、銷售格局已經形成,程廣忠將繼續帶領全村乃至更多村的村民種紅薯致富。 李善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