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吉林省長春市各地的秋收工作還沒有全面開始,但在農安縣哈拉海鎮紅旗村的一片大田里,一場玉米秋收戰已經提前打響。
這里的玉米為什么這么早就收獲了?原來,這是一片高產攻關田,專家要對種植的“翔玉998”和“優迪919”兩個新品種進行測產。
“這兩個品種各種了3.27畝,你看,這棒子多大,收成肯定差不了!”企業自主培育的高產玉米新品種就要交出成績單了,吉林省鴻翔種業公司負責人露出了喜悅的笑容。
隨著測產正式開始,一穗穗處在蠟熟末期的“翔玉998”玉米被摘下來,很快就堆成了金燦燦的小山。專家在測產點準確數出了全部玉米穗數,并稱取了全部果穗鮮重,從而計算出了每穗玉米的重量,之后隨機選取了20穗玉米作為樣品進行測產。
經過脫粒后測定子粒的鮮重量,采用谷物水分測定儀測定子粒含水量后,專家組計算出了“翔玉998”的實測產量:每公頃16330.5公斤。隨后,專家組又對“優迪919”進行了測產,實測產量達到每公頃16330.5公斤。這兩個新品種每公頃產量比普通品種至少多了1000公斤。
“從測產來看,這兩個都是絕對的高產品種。現在是蠟熟末期,還不能完全體現出產量,等到完全成熟,產量還能再提升!”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研究員趙久然給“翔玉998”和“優迪919”打出了高分。
聽說高產攻關田里在測產,周邊村屯的農民紛紛趕來圍觀,并見證了新品種的高產量。“2016年玉米收儲制度進行了調整,農民可以通過種植高產品種提高單產產量,實現增產增收。”專家建議。袁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