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治鵬本報記者張培奇范亞旭
9月25日上午,河南省鶴壁市浚縣鉅橋鎮劉寨村“豫單9953”15畝玉米高產示范方擠滿了前來觀看測產的周邊群眾。“示范方上種的豫單9953長勢真搶眼,玉米種得密,棒子長得也大,還能用機收,肯定能高產……”村民們紛紛說。
當前,玉米機械化收獲主要是穗收,籽粒機收尚不普遍,而由河南農業大學陳彥惠教授主持選配的玉米優良新品種“豫單9953”正是高產耐密宜機收的玉米品種。為此,陳彥惠團隊付出了8年的時間。測產驗收專家組組長、育種專家、中國農業大學教授王璞宣布:由河南農業大學培育的玉米新品種“豫單9953”,測產結果理論產量1289.67公斤,八五折算后,15畝高產示范方平均畝產為1096.22公斤。
在2015年國家玉米良種攻關機收品種黃淮海夏玉米區域試驗中,“豫單9953”產量居54個參試品種第一位,也是唯一一個比全田對照和臨近對照所有試點都增產的品種。而這次高產紀錄也是河南農業大學繼創造了一年兩季超噸半糧等多個糧食高產紀錄之后,摘得的黃淮地區宜機收玉米品種又一項新的高產紀錄。
“株高適中,穗位偏低,抗倒性能強,在5000-5500株/畝密度條件下,田間植株生長整齊,群體內外果穗均勻一致,幾乎看不到空株和禿尖,結實性好,收獲果穗均勻,籽粒飽滿,高產性能特別突出。”王璞對“豫單9953”贊不絕口,該品種適合機播和機收的性狀突出,對于提高勞動效率,適應規模化種植要求,實現豐產增收具有重要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