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農業科學院玉米育種碩果顯著
本報記者閻紅玉
近日,記者在“2016年全國玉米遺傳育種大會”上了解到,吉林省農業科學院玉米科研育種歷史悠久,自1978年以來通過國家或省級審定品種149個,獲得植物新品種權118項,榮獲國家和省部級科技獎勵36項。其中國家級獎勵4項,吉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2項。
“2016年全國玉米遺傳育種大會”是由中國作物學會玉米專業委員會主辦,吉林省農業科學院、吉林省作物學會承辦,吉林吉農高新技術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協辦。會議在吉林省長春市召開。本次會議的主題是:“優化玉米種植結構,促進產業持續發展”。
吉林省農業科學院黨委書記、院長吳興宏介紹,吉林省是國家商品糧大省,玉米是吉林省第一大糧食作物,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中舉足輕重。科技創新是玉米加工業發展的靈魂和競爭原動力,尤其是玉米育種研究在玉米產業發展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玉米育種研發更要關注農業生產實際,為經濟社會發展和振興民族種業作出貢獻。吉林省6000多萬畝黑土地,1349多萬農民時刻期待全國同行攜帶科技成果落地吉林黑土地,以此助推吉林省玉米產業快速穩步發展。
據了解,吉林省農業科學院培育的“吉單”系列品種為吉林省玉米的生產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成為吉林省不同歷史時期的代表性品種。1964年育成的第一個玉米雙交種“吉雙2號”,實現了吉林省從農家品種到雜交種的第一次飛躍,對提高吉林省玉米單產及糧食總產量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1973年育成全省第一個玉米單交種“吉單101”,開創了吉林省玉米單交種應用于玉米生產的新紀元,使吉林省玉米育種走到國際領先水平,1978年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1984年獲得吉林省人民政府頒發的重大貢獻獎。“吉單50”屬中晚熟品種,高產品種的代表,增產潛力大,2008年實現畝產“噸糧”,2009年獲全省高產競賽第一名,2011年以來連續6年評為吉林省主導品種,2013年獲吉林省農業技術推廣一等獎。玉米單倍體育種技術是吉林農業科學院歷經近20年的探索和研究,建立全新的單倍體雜交誘導選系育種技術體系,單倍體育種技術在吉林省乃至東北主產區得到規模化實際應用,達到年產玉米DH系1萬份以上,育成“吉單441”等DH系雜交種通過審定并大面積推廣應用。獲得發明專利1項。該項技術2013年獲得吉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到目前,吉林省農業科學院已經形成了一支學科全面、專業的玉米科研隊伍。現有人員51人,其中研究員18人,博士3人。建有分子育種實驗室、單倍體育種實驗室、高產育種實驗室,實驗室面積1000多平米,擁有遺傳分析儀、熒光定量PCR儀、全自動核酸提取工作站等先進的實驗儀器210余臺(套),建有作業室、常溫種子庫、低溫種質資源中長期保存庫等設施2400平方米,儲備來源豐富、類型多樣的資源材料8000余份。建立了具有自動滴灌、自動遮陽系統的單倍體規模化示范圃場10000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