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huan)迎(ying)光臨種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fa)布信息(xi)
排名推廣
排(pai)名(ming)推(tui)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要聞 » 正文

警方破獲特大非法經營種子案 案值超200萬元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07-01  來源:  作者:記者 韓宇 張國強  瀏覽次數:340
 
 專家表示多發非法經營案折射商品與服務供求不平衡
 
      利用自己積累20余年的龐大種子銷售網絡,偽造經營許可證,成立假種子公司,從外地購進偽劣散裝玉米種子,然后進行“自主包裝”,貼上假商標、假廠址,搖身一變,成了“良種”。遼寧省海城市警方近日破獲一起特大非法經營種子案,4名犯罪嫌疑人為牟取暴利鋌而走險,向市場大量銷售偽劣玉米種子達100余噸,涉案價值超過200萬元。專家指出,越是多發的非法經營案件,越是折射出此種商品和服務供求不平衡。
 
      10噸種子出貨前收網
 
      去年11月21日,海城警方接到群眾舉報稱,海城市岔溝鎮李某有非法銷售玉米種子的嫌疑。“李某的進貨、銷售渠道很廣泛,很多環節都有問題,如果非法經營,案值巨大,大隊立即抽調精干警力組成專案組秘密偵查。”海城市公安局食品藥品犯罪偵查大隊副大隊長王恩贊回憶稱。
 
      專案組先從外圍入手,對李某的銀行資金流水進行調取,發現李某與山西、內蒙古、安徽、黑龍江等地的銀行賬戶資金往來頻繁,且金額巨大。
 
      在李某經營的農資商店附近蹲守的民警發現。總有拉種子的車輛往來,拉的都是玉米種子。經過月余偵查,警方還跟蹤獲取到李某存放種子的倉庫地點,進出倉庫的都是大卡車,一拉就是十幾噸。
 
      同時,警方對李某經營種子銷售的資質進行了暗查,發現李某經營的“鑫豐種業公司”根本沒有在工商部門注冊登記,是假公司。李某有重大非法經營銷售玉米種子的嫌疑。
 
      同年12月22日20時許,正在李某倉庫附近蹲守的民警發現,一輛大卡車進入李某庫房裝貨,貨品全是包裝好的種子。
 
      “這批種子肯定是要銷往外地的,如果不堵截,一旦運到外地,肯定會給農戶帶來損失。”王恩贊說,當時因為一直沒能鎖定李某的行蹤,所以警方一直沒有采取收網行動,但面對這就要運出的種子,再等,損失不可估量。
 
      “動手!”王恩贊請示上級領導后,下達了出擊指令。
 
      警方當場查獲已經包裝成袋的偽劣種子10噸,在庫房里還查獲了3萬個包裝袋。不出王恩贊所料,李某果然不在。當李某的妻子拿出所謂的“經營許可”后,從事多年打假工作的王恩贊一眼便識別出這些手續都是偽造的。
 
      成立假公司黑市購種
 
      案發后,李某逃之夭夭,今年1月22日7時許,李某從外地偷偷潛回家中正準備吃早飯,被蹲守的民警抓獲。
 
      據李某交代,3年來,他多次從內蒙古、河北、安徽等地的黑市購進6類散裝的偽劣玉米種子百余噸,自己印制種子外包裝,冠以“鑫豐種業公司”的名頭,在無任何合法經營種子資質的情況下,向山西、黑龍江、遼寧等地大量銷售,涉案價值超過200萬元。李某還供述出協助其購買、銷售種子的同案人員、上下線人員。目前,警方已將3名同案人員抓獲歸案,正對李某的上線、種子來源地的涉案人員做進一步調查。
 
      王恩贊介紹,犯罪嫌疑人李某從事種子經營銷售20余年。在“鑫豐種業公司”成立之初,李某在正規種子銷售公司工作過,可以說李某對種子經營銷售很有經驗,而他最大的“資本”就是20多年積攢下來的銷售網絡。
 
      “在接到李某涉嫌非法經營種子之前,他就一次性往山西賣過40噸偽劣玉米種子,除了我們當場查扣的10噸,還有50余噸種子都被他龐大的銷售網絡給‘零散消化’了。”王恩贊手里有個銷售賬本,幾十頁、密密麻麻記錄的都是銷售渠道,這也成了警方的鐵證。
 
      利潤翻倍致鋌而走險
 
      警方介紹,正規經營種子銷售,不僅需要和提供種子的農民簽訂長期合同,還需育苗、培植等一系列繁雜過程,相關的經營手續也需多部門審批,最主要的是成立種子銷售公司還需3000萬元的注冊資金,這些李某都沒有。
 
      此案中,李某從外地購進的偽劣玉米種子一斤為4.8元,經過“包裝”后價格翻了一倍,達到9元至10元一斤,這個價格比正規種子商店銷售的玉米種子略低一些。
 
      面對暴利,李某在明知道自己沒有種子經營的資質仍鋌而走險,而這種僥幸心理則完全建立在其龐大的銷售網絡基礎上。
 
      此案中,警方介紹的種子經營資質審核可謂“復雜”,對此,遼寧正方圓律師事務所劉曉松律師認為,手續及資質審核的“復雜”正是政府對保障農民合法權益不受侵害的體現,可以最大程度讓種子經營活動更加規范,讓農民有更大的保障,但手續的“復雜”也讓一些經營者為了暴利鋌而走險違了法,這就需要有關部門加大相關法律的宣傳力度,嚴把經營銷售關。
 
      “越是多發的非法經營案件,越是折射出此種商品和服務供求不平衡。”遼寧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所長張思寧教授稱,一方面,在嚴格的資質要求和標準下,對于基礎條件較好、社會危害性沒有達到犯罪程度的“無意違法”非法經營點,可以在接受處罰和取締后,吸收一部分,在主管部門和銷售部門以及銀行等部門的監管和幫助下,設立成便民的合法經營點。另一方面,相關商品和服務的提供者,可以采取定期上門服務,或者接受網絡、電話預定等方式提升消費者購買商品和接受服務的便利性。
 
      法制網海城(遼寧)6月30日電 
 
 
 
分享到(dao): 微信 復制網址 QQ好友 QQ空間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