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糧網谷物市場周報第23期
1
國內價格
本周(6月13日-6月16日),全國已收獲冬小麥超過2.8億畝,麥收進度過八成,小麥品質堪憂。截至6月16日,全國主要糧油批發市場三等白麥交易均價為2272元/噸,周比跌43元/噸,較去年同期下跌150元/噸,同比下跌6.19%。2016年第23期中儲糧全國小麥收購價格指數135.91,周比下跌0.17%

2
拍賣情況
6月14日國家托市麥拍賣計劃銷售小麥250.44萬噸,實際成交2.72萬噸,成交率1.09%,其中白麥均價2362元/噸,混麥均價2493元/噸。
6月15日國家臨儲進口麥拍賣計劃銷售美2號軟紅冬麥4.95萬噸,實際成交0.99萬噸,成交率19.92%,均價2510元/噸。
3
收割進度
截至6月16日17時,全國已收獲冬小麥30668萬畝,麥收進度過九成。其中,陜西省麥收基本結束;山東省已收獲小麥5458萬畝,進度近九成;河北省已收獲小麥2817萬畝,進度過八成;山西省已收獲小麥774萬畝,進度過七成半;天津市已收獲小麥35.5畝,進度過兩成;北京市已收獲小麥2.6萬畝,進度過一成。
截至6月16日,江蘇省小麥收獲進度超過95%,蘇南、蘇中地區基本結束,蘇北地區進入掃尾。
4
收購情況
截至6月10日,主產區各類糧食企業累計收購小麥162萬噸,同比減少194萬噸。
5
影響分析
受品質影響,新麥收購進度緩慢。我國小麥從南到北已經批量上市。部分地區過多的降雨量,使不少小麥未熟粒、赤霉病粒等不完善粒超過國家標準。在“麥強面弱”的格局下,小麥市場價格可謂“雪上加霜”。新麥進入購銷市場后,整體成交數量不高,市場上的購銷仍然以政策糧為主。湖南、湖北、安徽等地區收割基本結束,新季小麥價格開始出現較為兩極分化跡象。
不完善粒超標小麥開始飼用。南方產區雨后麥數量相當龐大,價格下滑短期內不可避免,很多地區多因天氣原因導致新麥質量嚴重受損,無法達到入庫標準,被迫走向市場,淪為飼料麥,其價格也隨之一落千丈,目前市場飼料麥價格基本維持在0.8-1元/斤,價格因質量懸殊而不等。雨前麥價格穩定,保持一定的交易量,因質量的不同價格維持在1.05-1.15元/斤。南方產區雨后麥數量相當龐大,價格下滑短期內不可避免,降低收購成本,以避免出貨時出現高不成、低不就。
安徽鳳陽定遠獎勵社會渠道收購超標小麥。安徽鳳陽縣人民政府出臺了《關于獎勵社會渠道收購超標小麥的通知》,對糧食經紀人、面粉加工企業、酒精和飼料加工企業以及其他社會收購主體入市收購本地超標小麥,數量達到500噸以上,收購價不低于0.8元/斤的,按照每噸10元給予獎勵。
定遠縣人民政府出臺了《關于獎勵社會渠道收購超標小麥的通知》,對社會渠道收購超標小麥的市場主體予以獎勵,依收購量不同,即收購超標小麥數量達到2000—4000(不含)噸、4000—6000(不含)噸、6000—8000(不含)噸、8000—10000(不含)噸以上的經營者分別獎勵1萬元、2萬元、3萬元、4萬元、5萬元。按標準給予獎勵,鼓勵多收,鼓勵外銷。價格要求是,申報獎勵數量的超標小麥收購價格不得低于國家同期玉米市場價格的90%,玉米市場價格由縣糧食局根據國家同期市場價格發布信息為準。
6
后期走勢
今年產區小麥品質出現下滑情況,對后市整體行情利好。南方市場優質小麥相對缺乏,未來不同品質的小麥價格會以1.18元/斤的最低托市價格為基礎波動。未來河北、山東地區將迎來新小麥上市的高峰,兩省是高質量小麥的主要產地,如果上述兩地的小麥整體表現尚可的話,未來國內小麥市場很可能繼續呈現出“北強南弱”的兩極分化局面。據中華糧網數據模型預測結果顯示,下周小麥價格均值為2302元/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