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民日報 》( 2016年(nian)05月11日 07 版)
高密度種植技術、膜下滴灌技術應用面積大、增產節本效果顯著。兩項技術比常規密度(12000株/畝)和溝灌技術,可明顯提高產量10%~20%、節約肥水30%~40%,突出解決了制約新疆棉花發展的技術和(he)植棉效(xiao)益低問(wen)題。
高密度種(zhong)(zhong)(zhong)植技(ji)術(shu)在(zai)(zai)應(ying)用中也存在(zai)(zai)需要解決(jue)因(yin)地制宜問題(ti)。高密度種(zhong)(zhong)(zhong)植技(ji)術(shu)在(zai)(zai)應(ying)用中,考慮適宜品(pin)種(zhong)(zhong)(zhong)(果枝(zhi)不宜太長等(deng)(deng)),針對不同肥力棉田進行(xing)株行(xing)配置(zhi)和冠層結構調控,通過調控措(cuo)施降(jiang)低弱小苗比例和空果枝(zhi)率等(deng)(deng)。
技(ji)術模(mo)式(shi)(shi)(shi):目前新疆棉花高密度植棉模(mo)式(shi)(shi)(shi)主要有(you)4種。一膜四行模(mo)式(shi)(shi)(shi)、一膜六(liu)行模(mo)式(shi)(shi)(shi)、機采棉模(mo)式(shi)(shi)(shi)和一膜八行模(mo)式(shi)(shi)(shi)。
技術要點:采用“一膜兩管四行”、“一膜一管四行”和“一膜兩管六行”毛管布置模式。生產上基本形成兩種灌溉模式,模式一“完全滴灌”,模式二“播前溝灌+滴灌”。播前溝灌+滴灌”模式較多,播前貯備灌溉,既能有效地防治病蟲害,又可使耕層中的鹽分被淋洗到根區以下,為棉花生長發育建立良好(hao)的(de)土壤微環(huan)境,目前正逐(zhu)漸采用(yong)灌(guan)(guan)溉管理自動化,改變憑經驗對農田進行灌(guan)(guan)溉方式和(he)人為影響,利(li)用(yong)現(xian)代信息技術(shu),實(shi)時(shi)監測農田環(huan)境參(can)數變異,達到精(jing)準灌(guan)(guan)溉和(he)水資源的(de)高(gao)效利(li)用(yong),減輕勞動強度,是(shi)新(xin)疆現(xian)代化節水灌(guan)(guan)溉技術(shu)的(de)發展方向(xiang)。
嚴格執行棉花采摘和運輸管理辦法,徹底杜絕“三絲”污染,保證質優和朵朵歸倉。棉鈴開裂后5~7天采收,前期花10天左右采摘一遍,中后期花12~15天采摘一遍。做好分摘、分曬、分存、分售工作。做到三分開,即,好花和僵瓣花分開、大田花和種子花分(fen)(fen)開、霜(shuang)前花和霜(shuang)后花分(fen)(fen)開。 艾先濤鄭巨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