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洋蔥發展概況
洋蔥具有產量高、品質好、適應性廣、抗逆性強、耐儲運、供應期長等特點。洋蔥含有多種營養物質,具有殺菌、消毒、延緩衰老、防癌抗癌等功效,越來越受消費者的青睞,市場需求量大。目前洋蔥作為朔城區梨園頭村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支柱。2015年,全村洋蔥種植面積4000多畝,平均畝產量3200公斤,年產洋蔥1280萬公斤,產品銷往北京、上海、哈爾濱等大中城市。洋蔥產業持續、健康、穩步發展,對調劑市場需求,解決淡季市場供應具有重要作用。
二、存在的問題
1.盲目、隨意施肥現象突出,造成施肥量過多或過少,影響了洋蔥的正常生長發育。
2.部分蔥農習慣種植劣質低產的傳統洋蔥老品種。
3.部分蔥農對洋蔥的病蟲害防治不及時,不徹底。
4.部分蔥農存在重栽輕管現象,導致中耕管理不到位。
5.有的播種過早,蔥苗過大,易發生低溫春化現象,使洋蔥提早抽薹,有的播種過晚,秧苗弱小,生育延遲,鱗莖膨大期縮短,產量低。
三、高產種植技術探討
1.重品種,選用高產、優質、抗病、市場銷路好的金太陽、本地紅皮洋蔥等優良品種種植。
2.加強育苗和苗期管理
2.1重苗床整地、施肥、理墑。選擇地勢較高、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的田塊做苗床,將苗床翻犁2-3遍后,每畝用沼渣2000kg或腐熟細碎的優質廄肥2000-3000kg,鋪撒均勻后理墑,墑寬1-2m、高10cm,溝底寬25cm,每畝用尿素5kg或復合肥10kg撒施作種肥,澆透水后,8月中下旬即可播種。
2.2精細播種。一般每畝苗床播種4-5kg,播種后覆1-1.5cm厚的細肥土,播種后保持土壤濕潤,視土壤情況適時澆水,結合澆水進行追肥,施肥數量每畝用腐熟的人糞尿1000-2000kg或尿素10-16kg,幼苗有1-2片真葉時,及時進行間苗除草。
3.適時進行大田整地施肥,移栽
3.1科學整地,合理施肥。細碎土塊,施足底肥,每畝施沼渣3000-3500kg或優質農家肥4000kg、尿素8kg、普鈣20-25kg、硫酸鉀10- 20kg或草木灰50-60kg。
3.2規范理墑,平整墑面。按2m的規格開墑,墑面寬1.8m。
3.3合理蓋膜、及時除草。在蓋膜定植前進行化學除草,每畝用100g“撲草凈”或150ml“除草通”對水50kg噴于墑面上,隨后使用2m寬的地膜覆蓋,地膜四周用土壓實,捂1d后即可定植,這樣除草效果更好。
3.4合理密植。選用根系發達、生長健壯、大小均勻的優質洋蔥苗,于5月上、中旬按19cmx19cm的株行距用手指直接破膜定植,一般肥田每畝移栽1.4-1.5萬株,中等田塊每畝移栽1.2-1.3萬株,栽植深度2-3cm為宜。
4.加強田間管理
4.1適時澆水。洋蔥定植后20d左右為緩苗期,水分管理原則是澆水次數要多,澆水數量要少,以保持土壤濕潤為宜。洋蔥進入莖葉生長期時,既要促其生長健壯,又要防止植株徒長,一般每8-9d澆1次水,使土壤干干濕濕,達到促進生長,控制徒長的目的。進入6月份,洋蔥鱗莖開始膨大后,必須隨時灌水,保持土壤松軟濕潤,收獲前7d停止灌水。
4.2中耕除草。一般苗期薅除3-4次,結合澆水進行,莖葉生長期除草2-3次,洋蔥封行時停止中耕,中耕深度以3cm為宜。
5.適期防治病蟲害
5.1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優先采用農業、物理、生物防治措施,應用地膜覆蓋栽培、溫湯浸種、藥劑浸種進行種子處理,實行水旱輪作或與非百合科蔬菜間隔2-3年輪作等措施,減輕病蟲害的發生,減少田間農藥的地用量及施用次數。
5.2洋蔥霜毒病、紫斑病的防治。發病初期選用1.5億活孢子/g木毒菌600-800倍液、27%高脂膜乳劑15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每隔7-10d噴 1次,連防2-3次。
5.3洋蔥灰毒病的防治。發病初期選用10%多抗霉素B可濕性粉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每隔7-10d噴1次,連防 2-3次。
5.4洋蔥疫病的防治。72%克露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80%大生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霧,每隔7-10d噴重次,連防2-3次。
5.5洋蔥蟲害的防治 洋蔥上的害蟲主要有蔥薊病,蔥蚜等。采用銀灰色地膜覆蓋驅避蚜蟲危害,田間懸掛黃色粘液膠紙板誘殺薊馬病、蔥蚜,選用0.3%印楝素乳油800倍液、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10%靈百可乳油1200-1500倍液噴霧或使用除蟲菊素、沼液噴霧防治。
6.及時采收
當蔥葉顏色由綠色轉變為黃色、鱗莖的外皮干裂、假莖的基部變軟倒伏時即可采收洋蔥,收獲時要選擇晴天,連根拔起,并分批采收、包裝銷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