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植物基因組國家重點實驗室中科院院士李家洋、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錢前等提出了理想株型與雜種優勢相結合的未來超級雜交稻分子設計模型。
根據這一模型,未來超級雜交水稻育種將基于秈-粳雜交,通過精準分子設計與全基因組分子標記輔助選育,組合亞種間已知以及待發現的優良等位基因,培育具有秈-粳雜種優勢與理想株型的高產、優質、耐逆、抗病的新品種。作為例證,李家洋等根據現有優良基因資源設計了一個超級理想型秈-粳雜交稻組合。在該組合中,粳稻背景的雄性不育系母本含有dep1、ghd7、gs3等調控穗型、粒型、光周期、氮高效等性狀的優良等位基因,而秈稻背景的父本恢復系中則攜帶ipa1、gn1a、ghd8、hd1、dro1等調控理想株型、穗型、粒型、光周期、耐逆等性狀的優良等位基因。攜帶上述優良等位基因的超級理想型秈—粳f1雜種將具有理想株型、根系發達、高光效、源庫分配優化、氮高效、耐逆等高產特征,同時具有優良食用品質。
該模型闡述了基于秈粳亞種間雜種優勢利用的分子育種學理論并奠定了未來超級雜交稻設計的理論基礎,為水稻生產的第三次產量飛躍提供了指導性思路。 邊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