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新聞網消息(記者 盧艷 馬蓓)一年之計在于春,又到了春耕備耕時節,今年的種子市場情況怎樣?
下午三點,記者來到荊州區小北門外的農資市場,各門店前基本上看不到前來購種的農民。
據商家介紹,每年農民購種的高峰期都是3月15日前后。記者在采訪中還發現,今年作物種子的價格相對于去年有所下降。
某種業業務經理陳淋介紹,水稻去年是35元/斤,今年則是30元/斤;棉花一袋半斤,去年是50-60元/袋,今年40到45元/袋。
價格下降,原因是多方面的。荊州市農業執法支隊市場監督管理科的羅會斌說,整個行業都不景氣,生產過剩,種植面積減少,種植模式發生變化,所以價格各方面都有所變化。
“國以農為本,農以種為先”。種子是有生命的特殊商品,在農業生產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某些不法商販買賣假劣種子坑害農民朋友的事情也是時有發生。去年11月4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表決通過了種子法修訂案,新種子法于2016年1月1日正式實施。其中特別強調對農民利益的保護,完善了執法機制,加大對坑農、害農種子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
荊州市農業執法支隊也以新種子法頒布實施為契機,加大對種業、經營企業,包括執法人員的培訓,加強技能學習,以適應對市場的監管。
羅會斌表示,他們將加大對種子市場的監管力度和打擊力度,同時加大對水稻、棉花、玉米市場的抽檢力度。
執法人員提醒,農民朋友不要到無證、流動攤販手中購買種子。不要購買不適宜本地種植的品種和未經國審或省審品種,不要輕信虛假廣告和道聽途說,不要盲目引種新品種。此外,要保存好種子包裝袋和購種發票,以便出現問題后作為維權的物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