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我國兩個(ge)由(you)華中(zhong)農(nong)業大(da)學研究的已經獲(huo)(huo)得(de)安(an)全證書的轉基因水稻(dao)品種,不少參會專家眼(yan)中(zhong)流(liu)露(lu)出既著急又婉惜的神(shen)情。“原來以為獲(huo)(huo)得(de)安(an)全證書后(hou),很(hen)快就能獲(huo)(huo)得(de)商(shang)業化,沒想到一(yi)等就是十幾年。”上海(hai)復旦大(da)學盧(lu)寶榮教(jiao)授說。
北京理工大學教授胡瑞法給羊城晚報記者算了一筆賬,種植轉基因水稻與普通水稻,產量差別不大,可是農藥施用可以減少90%。如果轉基因水稻商業化,在不考慮貿易壁壘的情況下,每年可獲得41.6億美元的經濟福利。這些福利都給誰了呢?首先是農民,可得到64.6%的福利,種子公司能得到(dao)1.7%,研究(jiu)單位得到(dao)1.1%,消費(fei)者能得到(dao)32.5%。
多位專家表示,相比其他技術,我國的轉基因技術在國際上走在前列。“中國的轉基因水稻研究絕對是世界領先水平,轉基因棉花研究與(yu)美國(guo)處于統一水(shui)平,遠領先于其他國(guo)家(jia)”。胡瑞法(fa)說(shuo)。
“10年(nian)以前(qian)我國轉基因(yin)種植面(mian)積(ji)是世界第四,現在我們和巴(ba)拉(la)圭并列第六名,巴(ba)拉(la)圭人口大約只有(you)600多萬,他們的種植面(mian)積(ji)跟(gen)我們一樣。”盧寶榮流露(lu)出遺憾的神情。
“國家統計局的(de)(de)(de)資(zi)料顯示,從1978年到2005年末,化(hua)肥和殺蟲劑投入增大,糧食(shi)增長卻遇(yu)到瓶頸,沒(mei)有真正的(de)(de)(de)增加產(chan)量反而帶(dai)來了負面的(de)(de)(de)環境影晌。生物技(ji)術(shu),特別是轉基(ji)因(yin)技(ji)術(shu)是一個提高產(chan)量的(de)(de)(de)重要途徑。”盧寶榮(rong)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