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7日,省農委組織召開了全省種子管理工作培訓班。各市(州)農委主管主任、縣(市、區)農業局主管局長局長、農業綜合執法隊隊長(種子管理站站長)、全省注冊3000萬元以上的種子企業負責人共計240余人參加了培訓班。培訓班由省農委法規處段慶廣處長主持。省農委包維國副主任、農業部種子管理局市場監管處呂波處長、省種子管理總站鄭清站長參加培訓班并講話,全國農技推廣中心種業信息與技術處寧明宇副處長也參加培訓并給予指導。
培訓班上,包維國全面總結了“十二五”種子管理工作和種業發展情況,分析了現代種業發展新形勢,謀劃了現代種業“十三五”發展新方向,部署了下階段種子管理工作。重點強調加強種子市場監督監管工作,釋放了強烈的嚴查、嚴抓、嚴打信號。
包維國指出,“十二五”期間,我省種業蓬勃發展,種子企業總數量減少、結構優化、實力不斷增強。3000萬元以上種子企業達到77家,比“十一五”末期增加33家;注冊1億元以上、農業部發證的企業4家,比“十一五”末期增加2家;2家企業進入全國種業骨干企業前50強。全省種子企業資產總額達60億元,年銷售額達17多億元。我省種業科研基礎條件明顯改善,種業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建立了玉米、水稻、大豆三個國家級育種創新中心,7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0多個新品種展示示范基地,科研實力比“十一五”末期顯著增強。截至2014年末我省農作物種質資源保存能力已達4.3萬份,耐密高產玉米、超級稻、雜交大豆、高油大豆等新品種選育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我省種子市場監管力度不斷增強。通過連續開展多次大型種子市場專項整治活動;每年在全省開展下百鄉進千村入萬戶倒查活動,建立了有效入戶倒查機制和品種信息公示機制;與新疆、甘肅、內蒙三省共同制定了種子打假監管省際聯合執法協調配合機制。嚴格種子廣告審查,實行了種子標簽、經營檔案、備案程序、備案證明、銷售憑證“五統一”。嚴厲打擊了未審先推、偽劣假冒、無證生產經營、品種侵權等違法違規行為,進一步規范種子生產經營行為。“十二五”期間,全省共出動執法人員8.4萬人次,檢查種子市場11701個次,檢查種子企業、種子經營業戶69001個次,入戶倒查140萬戶次,檢查品種23566個次,查處案件1631起,罰沒款1591余萬元,沒收種子136余萬斤,移送公安機關案件5起,清理銷毀虛假宣傳單(畫)9.1萬張。
包維國強調,“十三五”期間,全省種業發展要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爭當現代農業排頭兵,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總體目標,加快構建科技創新、產業推進、人才支撐、監督管理、資金投入保障五大體系;實施好種質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現代種業公益性基礎研究保障、商業化育種建設、現代種業質量安全提升、國家級育種創新基地建設、國家級綜合性區域性品種測試站建設等六大工程;做好加快推進種業科研體制改革、加快培育有創新能力和競爭實力的種業企業、充分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集中科研力量開展良種攻關、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加強良種繁育基地建設與管理、進一步規范種子市場秩序等七項重點工作任務。
呂波在培訓班上充分肯定了我省種業發展及種子管理工作取得的成績,站在全國的高度分析了當前種業發展面臨的新形勢,用案例的形式講述了種子市場監管的方式和加大力度的有效措施,給我省種業發展和市場監管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建議和要求。
鄭清就如何做好當前全省種子管理工作提出了九項具體要求。一是進一步加大打擊品種侵權套牌行為力度,加強聯合執法,營造嚴打氛圍;二是堅決嚴防轉基因種子非法擴散,加大監測力度,嚴厲打擊涉種轉基因案件;三是切實做好春季用種質量監管,持續開展種子質量監督抽查,實現企業、品種抽檢全覆蓋;四是著力開展好種子集中交易大市場的監管,通過制定監管辦法,創新管理方法,嚴抓落責任實,營造良好的種子市場秩序;五是加強種子包裝、標簽和標識管理,統一種子標簽模板規范,進行種子企業不定期抽查,加大不規范包裝標簽查處力度;六是進一步加強種子生產、經營檔案的監管,規范檔案制作,強化檔案監督管理;七是及時報送種子生產經營活動信息,對上報信息不實企業實行重點監管;八是做好品種審定工作,科學計劃品種審定方案,優化完善品種審定制度;九是加強廉政風險防控工作,強化作風建設,強化服務意識,打造一支勤政為民、廉潔高效的種子管理隊伍。
長春市種子管理站和公主嶺市、榆樹市、扶余縣等3個農業綜合執法隊,以及吉農高新、吉東種業在培訓班上進行了典型經驗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