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財寶典種業版 記者 葉香玲 劉海英 微信號 ncbdzy1618
《種子法》修訂草案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還有6天結束,已提意見數近4000條。5月26日,農財寶典種業版微信(ncbdzy1618)推出微調查“取消品種審定制度,你是什么態度?”88%參與人贊成取消品種審定。
“審定品種數量從28個減為5個。”這是《種子法》修訂草案有關品種審定制度最大的改革,卻遠遠未達到行業人預期。取消品種審定制度,讓種業走向市場,成為眾多種業人多年的希望。
行業普遍認為,現行的品種審定制度,嚴重束縛了種子企業發展的自主權,是造成我國種業落后的主要原因。“如果不抓住這次修法機會取消品種審定制度,一旦《種子法》審議通過,可能又是15年!”一位權威人士說。

聲音
正方
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劉振偉:
品種審定制度總體看還是一個合理的制度,在現階段是不能取消的。對審定的品種推廣應用時出現嚴重缺陷的情況,需要政府建立強制的退出制度。
中國種子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李立秋:
品種審定制度完全取消,時機還不成熟。這是經過有關專家和有關部門論證過的:一是主要農作物關乎國計民生,而我國種子市場很分散,種子企業還不完全具備承擔責任的能力;二是大多數農民的素質還不高,面對眼花繚亂的品種無法有效辨別;三是相關登記制度體系還未建立起來,企業還不能對自己的品種完全負責。
《種子法》修訂將進一步縮小審定范圍,同時使審定程序更公正公平,“一些同仁對審定有意見,主要是對區試過程中的公正性有質疑,一些區試人員有違規或腐敗行為。我們希望大家舉報,行政部門決不姑息。從長遠來看,也許是10年,也許是20年,品種審定制度將會壽終正寢。”
反方
某上市公司高管:
現行品種審定制度造成科研成果的市場準入通道過窄,嚴重影響企業研發投入積極性。我國平均每年審定農作物新品種1200個左右,按照審定通過率10%計算,每年參加區試品種約12000個;其中科研院所至少占據50%以上的參試指標,而我國目前種業企業多達6000余家,即平均每年每家種業企業只有不到1個參試指標。市場準入方面卻受制于參試指標限制而不能及時開展市場推廣獲得投資收益,大規模開展商業化育種體系建設投入、產出將嚴重不成比例,打擊社會資本投資種業創新熱情,阻礙我國種業的健康發展。
北京開越律師事務所律師梁順偉:
品種審定是嚴重過時的手段,阻礙了品種的推廣,不符合市場選擇的要求。
參與了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主持的《種子法》調研與討論的中國種子協會副會長:
品種審定制度具有“四宗罪”:剝奪種子企業品種開發自主權、科學性存在嚴重缺陷、滋生“蒼蠅”的溫床、無良種企缺陷品種的附身符。農作物品種審定已經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在高度市場化和現代種業發展已有相當基礎的今天,如果再堅持品種審定制度,則弊多利少,將對我國現代種業的建設和振興民族種業形成重大阻礙,必須果斷予以消除。
國家玉米產業體系首席科學家張世煌:
現行審定制度已經阻礙了技術創新,成為一條與科學研究漸行漸遠的荒謬“指揮棒”。現在品種審定改革的阻力已經不是認識上的不一致,而是利益。
呼吁建立品種登記備案制度
民間呼聲得到了一定的回應。種子法修訂草案減少了主要農作物審定品種種類,取消各地可各自再確定一直二種主要農作物作為審定品種的規定,由28種減少為稻、小麥、玉米、大豆、棉花5種。但是,這在行業人看來遠遠不夠:品種審定制度應該取消,品種登記備案取代品種審定。
但是種子法修訂草案規定,國家對主要農作物品種和主要林木品種實行審定制度,建立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制度。這意味著,品種審定制度再次以法律的形式確定下來。
國家玉米產業體系首席科學家張世煌認為,備案制應當取消品種審定制度。“這是挽救中國種業生死命運的關鍵措施,盡管有難度,但是要力爭。”張世煌提出,品種審定可以漸進改革,主要農作物實行統一區域和集中審定,但主要農作物減少為玉米、水稻、小麥三類,非主要農作物必須堅決實施備案制度。
備案登記制的本質是商品社會的契約管理,可大大降低管理成本,消除腐敗溫床,最大程度地激發我國種子產業活力,提高種業研發效率。在多數行業人士看來,按照“誰登記、誰負責”的原則,新品種登記后,品種登記者可以獲得繁殖、銷售其種子的專利權,同時承擔種子銷售帶來的全部風險。
行業人士建議,鑒于我國品種審定機構體系及種業行業的現狀,在建立品種登記備案登記制度的初期,建議采取種業企業備案登記、現有審定機構抽檢驗證的方式,通過5-10年時間的平穩過度,逐步建立成熟的農作物品種備案登記管理制度。
梁順偉說,法律應該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穩定性,一旦法律固定下來,短時間內難以改變。他建議建立主要農作物測試登記制度,政府變審定權利為測試服務。測試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利用現有的已經建立完善的測試機構從事品種測試,二是育繁推一體化企業自測體系。測試結果在品種信息平臺上公開公示,品種是否具有生命力不是通過行政手段來決定,而是由市場來檢測。政府保證測試數據的真實性和客觀性即可。
黑龍江省農科院大慶分院姜軍公開說,廢除審定制度,切實實行登記制度,莫讓登記制成為官審換湯不換藥的代名詞。盡管登記制度并非解決品種評判的完美方案,但至少相對于現行的官審制度而言,多少也算是一種進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