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蛆學名蒜蠅(蒜農一般稱成蟲為是小黃蟲,其實是斑潛蠅),屬雙翅目,花蠅科,為寡食性害蟲(動物專以某一類群的動物或植物為食料(如木本植物的種子、草本植物、昆蟲、鳥類等)的習性,稱為寡食性),主要危害大蔥、洋蔥、大蒜、韭菜等百合科蔬菜,稱蔥地種蠅、蔥蛆、蒜蛆。
一、危害癥狀
幼蟲蛀入大蒜等鱗莖內取食,引起腐爛,致使上部葉片枯黃、萎蔫、甚至成株死亡。
成蟲在葉組織內蛀食成隧道,隧道呈曲線形或亂麻狀,影響作物生長。成蟲活潑,飛翔于大蒜田塊或棲息在蒜葉上,幼蟲在隧道能自由進退,并在蒜葉內外遷移于危害部位。
1年發生1代,以蛹越冬,早、晚躲在土縫中晴暖時很活躍,卵期一般在 3~5天。在年前溫度較高時就會出現危害大蒜幼苗,大概的時間在11月中下旬左右。
綜上所述: 幼蟲:根與假莖間鉆成孔道,蛀食心葉,組織腐爛,葉片枯黃、萎蔫死亡。
輕者:生長衰弱,矮小,假莖細,葉片小而少,不能分化花芽,抽薹率降低,獨頭蒜增多。
二、形態特征
成蟲體長2毫米,頭部黃色,頭頂兩側有黑紋。
幼蟲無頭蛆狀,末齡幼蟲體長3-4毫米,淡黃色,細長圓筒形。低齡幼蟲體乳白色。口鉤黑色,老熟幼蟲體淺黃色,身體柔軟透明,體表光滑,幼蟲腹末端有1對管狀后氣門,后氣門有8個氣孔。
蛹長1.75-2毫米,寬0.8-1毫米,圍蛹,橢圓形。初為淡黃色,后變為黃褐色。
三、主要防治措施
1、農業防治:提前犁耕,晾曬土壤,使其不適應成蟲產卵,減輕危害;播前精選鱗莖(種蒜)。施經過充分腐熟的有機糞肥和餅肥或者雞糞,可減少產卵,減輕危害。也可深翻耕耙土地,可殺死部分蛹;也可以在播種溝里撒施草木灰有一定的防蟲作用;清潔田園,及時把有蟲葉和殘枝落葉徹底清除田外深埋和燒毀(盡量不點火燒毀,現在有在倡導秸稈還田,不能點火否則大氣污染),可減少蟲源。
2、藥劑防治:
a、使用70%吡蟲啉(豐洽1號)等產品進行種子處理,50克可以處理250-300斤蒜種(要想達到防治蒜蛆的效果必須在50克左右),可提前拌種1周左右,晾干即可,可人工包衣也可機械。(由于近兩年天氣氣溫不正常也可采取播種前15~20天,將種蒜蒜瓣分級后,放在清水里淘洗一下撈出置于地窖內或塑料棚中,鋪在地面,厚約7~10厘米。鋪蒜使種蒜受潮均勻,發根整齊。經過3~5天,大部分蒜瓣發出白根時即可播種,經過潮蒜處理的種蒜出苗快。)
b、也可撒施毒死蜱顆粒,每畝2千克左右,加入50千克細土或者隨肥料一同撒施。
c、目前大部分蒜農還在用高毒3911年前進行灌根,開車或者騎車在路上氣味刺鼻讓人眼暈,更有一些人在灌根期間頭暈眼花,出現中毒的現象,嚴重者危害生命。加之目前村中多是“386099”部隊,小孩老人免疫力低下,更是有很大的危險,呼吁更多的人監督一些人采取高毒灌根,生產“毒大蒜”。
終上所述,蒜蛆(小黃蟲)是目前大蒜最主要的蟲害之一,是造成大蒜減產和品質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蒜蛆是目前最急于解決的事情之一。在此鄭重呼吁更多的人監督有人采取高毒農藥灌根,我們從事農藥行業的相關人員也要站在為自己,為別人,為整個社會食品健康的高度不賣高毒農藥同時宣傳、阻止周圍的人使用高度農藥,生產“毒大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