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澄邁縣金江鎮揚昆村王友德,購買高產水稻新品種后本想增產增收,哪知產量竟然比以往低了六七成,他認為種子存在質量問題。種子公司認為是村民管理措施不當所致。農技部門負責人表示,高產水稻新品種種植需要滿足一定環境、技術條件,村民千萬不要盲目種植。
農戶:“高產水稻”歉收
7月10日,王友德說,他租地雇人干活,每畝水稻成本達七八百元,以往種植老品種水稻,畝產為1000斤左右,目前國家稻谷收購價為每100斤145元,這樣每畝能收入幾百元。今年他到永發鎮種子供應站購買稻種,種植站向他推薦某高產水稻新品種,說該品種水稻產量比以往品種要高許多。他以每斤29元購買了26斤,他家5畝水田用掉了19斤稻種,另外幾斤他送給哥哥家種植。以往水稻不需打農藥,可該新品水稻種植期間他發現有蟲災,便打了兩次農藥。其他品種水稻今年都豐收了,而他種植的高產水稻卻出現大量灰白穗,每畝產量僅兩三百斤,這樣每畝虧損數百元。他發現相鄰的大美村一些村民,也因購買了該高產新品種水稻種子出現低產現象,他認為是種子質量有問題。
大美村村民王清監說,他種植了3畝新品種高產水稻,灰白穗較多,稻谷顆粒不飽滿,每畝收成僅二三百斤,他們村有10多戶人家購買了該新品種,均出現同樣現象,因一些村民已將水稻收割掉了,缺乏相應證據,沒有找有關部門反映情況。
部門:農戶管理不當所致
中國種子集團有限公司三亞分公司銷售負責人陳華說,該高產水稻種子確實是他們今年才開始銷售的新品種。他們接到澄邁縣揚昆村村民反映情況后,立刻趕來現場查看,認為并不是種子存在質量問題,而是村民管理措施不當造成減產。陳華掰開幾根從稻田里扯下的水稻,抽出稻桿,只見中間腐爛了。陳華說,這是稻瘟蟲等造成稻桿損毀,這樣稻穗就無法得到營養,造成稻粒干癟等現象而低產,再者,該品種水稻的秧苗培育至插秧期為12天,可該村民培育期卻達50天,明顯沒有按照要求種植。該新品種高產水稻種子,他們今年在海南銷售了4萬多斤,種植面積達1萬多畝,其他種植戶均未出現低產現象,有種植戶種植了9分面積高產水稻,收獲了1200斤稻谷。
澄邁縣農業推技推廣站種植站站長陳帥說,村民反映種植高產水稻出現低產現象后,他們專門到稻田調查,發現這些水稻出現稻瘟病、三化螟蟲等,其產量確實比正常種植的水稻要低六七成。因高產水稻種子為系列產品,他們對該新品種不熟悉,他們曾試種過高產水稻的個別品種,其產量達到了2000多斤,確實比傳統水稻要高產許多,但新品種高產水稻對種植環境、水肥等技術要求較高,而且新品種需要在當地試種兩三年后才能全面推廣,因此,希望農戶不要盲目種植新品種,以免因環境和技術等方面原因,出現低產現象,影響收入和勞動成果。(記者 李云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