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意見》(國發[2011]8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種業體制改革 提高創新能力的意見》(國辦發[2013]109號)和《全國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規劃》(國辦發[2012]59號)精神,日前,山西省人民政府印發了《山西省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規劃》,助力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
《規劃》明確山西現代種業發展目標為:到2020年,形成科研分工合理、產學研相結合、資源集中、運行高效的育種新機制,培育10-15個具有競爭力的“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重點發展玉米、小麥、馬鈴薯、雜糧等糧食作物種子和瓜菜、果樹等經濟作物種子,建設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機械化的優勢種子生產基地100萬畝,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97%以上。
圍繞目標,《規劃》確定了種業發展的十項重點任務:一是省內科研教學單位在2015年底前與其所辦的種子企業脫鉤,退出商業化育種,建立新型種業科技創新體系。二是加強種質資源研究利用和現代育種理論方法研究,加快種業基礎性公益性研究。三是以玉米、瓜菜等雜交種子為重點,鼓勵種子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構建企業商業化育種體系。四是支持鼓勵種子企業兼并重組,優化資源配置,做大做強種子企業。五是以玉米、小麥、馬鈴薯等主要農作物為重點,加強種子生產基地建設。六是強化種子管理隊伍建設,建立良好的種子市場秩序。七是建立精確的農作物新品種評價和展示示范推廣體系,進一步嚴格和規范品種試驗審定。八是依法核發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嚴厲打擊未審先推、無證生產、搶購套購、套牌侵權和制售假劣種子等違法行為,強化種子市場監管。九是加大財政支持種子儲備力度,健全種子市場調控體系。十是進一步加強種業國際交流和合作,加快推動我省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
今后,山西將建立農作物種業發展財政投入穩定增長機制,整合現有各類項目資金渠道,加大對種業投入,優先扶持五項工作:一是支持種業基礎性、公益性研究體系建設,有效整合現有資源和資金,構建結構合理、功能配套、設施先進、人才完備、適應生產實際需要的種業基礎性公益性研究平臺,全面提升我省農作物種業技術創新能力和水平。二是加快育種創新體系建設,依托山西省南繁辦建設山西省種業創新海南孵化基地,實施商業化育種工程,分批支持15家種子企業建立商業化育種創新基地和研發中心,加快種子企業、科研院所等協作育種步伐。三是支持種子質量檢測與監管體系建設,在全省建設區域性種子監督檢測中心36個,重點改善基層種子管理部門種子質量檢測手段,建設能覆蓋全省各區域、滿足各方檢測需求的種子檢驗網絡體系。四是支持品種試驗展示示范體系建設,在全省建設30個農作物品種試驗站,形成地點固定、布局合理、功能齊全、技術先進的品種試驗網絡;建設45個農作物新品種展示示范場,基本形成覆蓋全省的新品種展示示范網絡。五是支持種子生產基地建設,重點加強土地整理、改良,建設完善排灌溝渠、機耕路橋等田間生產設施,大力提高種子標準化生產水平,依托重點種子加工企業,建設一批大型現代化種子加工中心,提升良種生產供應保障能力。











![[人民日報] 我國篩選出耐鹽堿種質資源1100多份](http://518pifa.cn/file/upload/202411/08/092303811.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