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播前準備1、選地。選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水源便捷的地塊,壤土或沙壤土。前茬以小麥、玉米和豆類為好,豆類茬最好。2、整地。前茬作物收獲后,及時耕翻土地,深度25—30厘米。翻地或整地前,畝施入2500—3000千克腐熟優質有機肥,使肥料均勻混入土中。播前灌底墑水,精密耙地2—3遍,耙深15厘米,使之達到“齊、平、松、碎、凈、墑”六字標準。3、品種選擇。加工胡蘿卜品種主要有日本“新黑田五寸人參”和美國“紅心金筍”等,其生育期分別為120天和135天,均屬夏播品種。4、種子解決。播前曬種1—2天,用溫水浸種3小時后,放入干凈濕潤紗布中進行催芽,溫度維持在20—25℃之間,并適時噴水維持種子濕潤,當大部分種子露白時即可播種。
二、播種1、判別播期。均勻氣溫在13℃以上即可播種,具體日期因氣候、品種等有差別,通常在5月中旬左右。“美國紅心金筍”應略早于“新黑田五寸人參”。播期過早,易提高抽苔率,過晚,生育期不夠,影響其商品品格和產量。2、播種。采取機械播種,播前要調試好農機具,以確保下籽均勻,畝用種450—500克,摻種子量5倍的細沙或干鋸末混播。行距25—30厘米,播深1。50厘米,播后用輕型機具。人工播種后在種子上覆1。50厘米細土,用腳踩實。播后在畦面覆蓋麥秸,以利保墑。也可混播油白菜,油白菜,能為其遮蔭,等胡蘿卜出苗后拔出白菜。
三、苗期管理出苗期如遇高溫干旱,應及時灌1—2次保苗水,以利出苗。播后15天左右出苗。1—2片真葉時,在晴天午后間苗,苗距4厘米,留大苗、壯苗,去小苗、弱苗及雜株。同時進行第一次中耕松土。4—5片葉時定苗,苗距7厘米,畝保苗3萬—3。3萬株。同時進行第二次中耕。雜草出苗后立刻人工拔除,盡量不用化學藥劑除草,保證商品率。
四、灌水肉質根手指粗時,是其需水頂峰期,應及時灌膨大水,灌水應做到輕、勻、適量,切忌大水漫灌和涌現忽干忽濕,否則,容易產生裂根。全生育期灌3—4次。
五、施肥地力較差地塊,于肉質根膨大期施速效性有機肥料,畝用腐熟人糞尿1000千克對水灌根,聯結灌水進行,免得濃渡過大而造成燒苗。間隔15—20天再灌1次。
六、病蟲害防治應盡量采取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盡量不用化學農藥,特別是內吸性化學農藥。1、蟲害主要有地老虎和種蠅。地老虎以幼蟲在夜間咬食幼苗,造成缺苗斷壟。最好采取人工捕捉法,蟲量大則用毒餌法,晶體敵百蟲拌炒香的麩皮或油渣,于黃昏順利撒在蘿卜近根部誘殺;種蠅幼蟲損害地下部根,傷口容易引起細菌侵染。在成蟲發生期,于晴天中午用1份糖,1份醋,2。50份水制成糖醋液誘殺。2、病害主要有白粉病和細菌性軟腐病。白粉病損害葉片和莖,發病初用農抗120水劑150—200倍液噴施;細菌性軟腐病損害地下部根,發現病株應及時拔除,帶出田外銷毀,并在病株鄰近撒生石灰消毒。若發病重可用50%DT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連防2—3次,間隔7—10天。
七、收獲植株心葉變黃綠,外葉枯黃時,已達生理成熟期,人工或機械采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