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海南現轉基因作物種植 禁令之下利益驅使鋌而走險
央廣網海口4月2日消息(記者潘毅)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日前,海南省農業廳在其官方網站回應“網傳海南出現非法轉基因種植作物”一事,表示海南出現非法種植轉基因作物,檢測發現13家單位的15個樣品呈轉基因陽性,目前已對9個玉米、棉花轉基因試驗作物依法銷毀,還有6個涉嫌樣品正在進一步檢驗檢測核實中。
據了解,目前,雖然我國還沒有出臺關于“轉基因品種審定的管理辦法”,但對于轉基因作物的種植和試驗,在兩會期間,農業部部長韓長賦曾表示,目前,我們國家批準種植的轉基因作物只有棉花和木瓜,沒有批準任何轉基因主糧商業化生產。
同時,對于轉基因作物的試驗和制種,韓長賦也表示,對轉基因,無論是制種、試驗還是種植,都是要經過嚴格的程序批準,對個別的公司或個人,違規銷售、種植轉基因作物,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決不姑息。
然而,根據海南省農業廳在其官網通報顯示,海南省農業廳抽查、檢測出的15個呈轉基因陽性的樣品,均為科研試驗田塊。海南被查出轉基因品種是否存在違法違規?對此,海南省農業相關部門又將如何解釋?
海南省農業廳在其官網通報稱,2013年12月23日至27日,海南省農業廳組織有關單位對在三亞、陵水、樂東三個市縣從事南繁工作的單位,開展了一次南繁農業轉基因作物執法檢查工作。南繁是指我國的育種工作者,利用海南島冬季溫暖、光溫條件較好的氣候條件,來到三亞、樂東、陵水等地,進行種子的加代、繁育、制種、科研、鑒定等工作。
這次檢查,共抽查、檢測作物樣品107個,檢測結果顯示,有13家單位的15個樣品呈轉基因陽性,均為科研試驗田塊。“呈轉基因陽性”該如何理解?中國農業大學教授黃昆侖解釋:就是“含有轉基因成分”:
黃昆侖:是轉基因陽性就說明有轉基因成分在里面。
查出呈轉基因陽性的15個樣品中,玉米12個,棉花3個,主要分布在三亞市南濱農場、師部農場和樂東九所鎮個別田塊。其中,7家單位的9個試驗作物已在屬地農業執法人員監督下依法銷毀,妥善處理,進行處罰。其余6家單位的6個涉嫌樣品正在進一步檢驗檢測核實中,一經核實確認,將堅決依法銷毀并進行處罰。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指出,銷毀更大程度的因素是程序不合法:
李國祥:科研實驗田塊在全國來看是沒有太大問題的,關鍵就是程序不合法。任何轉基因在中國都要進行嚴格的審批,不管是科研還是比如棉花的推廣都要在特定區域內才行。
通報顯示,查處時間為去年年底,為何當時不對外及時發布通氣?記者就此問題詢問海南省農業相關部門,但并未得到回答,海南省農業廳同時表示,如有進一步消息,會采取新聞發布會等形式統一公布,但目前除了通報外沒有任何消息對外發布。
被查出有呈轉基因陽性作物種植地所位于的南濱農場表示:農場和南繁屬于兩套系統,除了占用了農場的部分土地之外,南繁與農場在管理和種植方面都沒有聯系:
南濱農場:轉基因作物的話,我們都沒有,那些都是基地的,南繁制種中心的。我們是農場,他們是南繁,跟我們農場無關的,我們管不到他們南繁,他們也管不到我們的南濱農場。
雖然目前被查處含有轉基因成分的試驗作物已經被銷毀,但是長期以來,試驗田和普通農作物生長在一起,這些轉基因品種是否會影響到普通農作物?又會帶來哪些潛在威脅?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指出,轉基因作物若未做好防范工作,違規試驗,甚至可能使非試驗區域的作物受到影響:
李國祥:做實驗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那么他有可能影響到生態環境,也可能種子通過基因漂移,污染其他植物,使其他非轉基因植物上市的時候被檢測出含有轉基因成分。所以說這種非法的、不進行嚴格管理的,包括種植者實驗者不采取必要的措施,比如科研單位不把它封閉起來,這種盲目的種植、實驗都是有害的。
既然國家對于轉基因作物有著嚴格的要求和限定,為何依然有人鋌而走險?李國祥認為,首要原因是種植者的趨利性:
李國祥:客觀來說,一些轉基因(作物)確實有一些優良的性狀,比如抗病蟲害,抗除草劑,那么相應來說產能就比較高,能減少勞動力,對于生產者具有誘惑力。當然種子受到農民的歡迎,也是育種公司利用與農民信息不對稱,他利用技術,利用它的種子的一些好的性狀,受到農民的歡迎,提高在市場上的占有率,這也是與利益驅動有很大關系的。
對于接下來的防范工作,海南省農業廳在通報中重申,將一如既往地嚴格執行《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條例》等法律法規,嚴厲打擊違法違規開展農業轉基因試驗、生產活動,任何單位或個人被發現有違法違規行為,絕不姑息,堅決依法從嚴處理,盡最大努力,確保海南南繁基地生物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