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7個)
(一)中農18號(黃瓜):適宜全國各地春秋大棚和露地栽培。
(二)京秋4號(大白菜):適宜北京、河北、天津、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山東等地秋播種植。
(三)中椒107號(甜椒):適宜北方保護地早熟栽培和露地栽培。
(四)浙粉702(番茄):全國各地均可推廣種植。
(五)華欣(西瓜):適合全國保護地和露地早熟栽培。
(六)玉露香(梨):適宜我國廣大白梨適栽區栽培。
(七)紅陽獼猴桃:適宜一般年平均氣溫13℃-18℃,土壤Ph值4.5-7.5,透氣性良好的土壤地區均可栽培。從區域性試驗點栽培結果來看,年平均氣溫15℃-17℃,年降雨量1000-1500mm,土壤疏松透氣、富含腐殖質、排水良好,土壤Ph值5.5-6.5地區栽培效果最好。
畜牧(16個)
(一)引進豬
A.杜洛克、長白、大白豬:適宜在全國推廣養殖,冬季需加以適當的保溫措施,夏天需加以適當的降溫通風措施。
(二)培育豬
A.湘村黑豬:適應我國各地區飼養。
B.蘇姜豬:北至淮河,南至貴州銅仁,均可飼養。
C.松遼黑豬:適宜我國各地區飼養。
(三)乳用牛
A.荷斯坦奶牛:適宜全國奶牛養殖區域。
B.檳榔江水牛:適宜在云南、廣西、廣東、貴州、湖北等南方地區養殖。
C.摩拉水牛:適宜南方各省、區均可飼養。
D.尼里/拉菲水牛:適宜南方各省、區均可飼養。
(四)肉用牛
A.夏南牛:適宜在河南、山東等中原區域養殖。
B.安格斯牛:適宜在我國的大部分地區,在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飼草飼料充足的地方均可養殖。
C.延黃牛:適宜東北三省及北方區域。
D. 肉用西門塔爾牛:適宜我國大部分省區。
(五)乳肉兼用牛
A. 三河牛:在寒冷地區粗放飼養管理條件下具有很強的適應能力,適宜在國內內蒙類似地區都可以飼養。
B. 新疆褐牛:適宜全國北方各地農區。
C. 乳肉兼用型西門塔爾牛:適宜在新疆、內蒙古、山東、河北、山西、河南、吉林、遼寧、四川、安徽、甘肅等黃牛主產區域養殖。
(六)肉用羊
A. 杜泊羊:適應于內蒙古、新疆、甘肅、寧夏、陜西北部、遼寧、吉林、黑龍江、山東、河南、河北、山西、江蘇、安徽以及貴州等地。
B.波爾山羊:在我國山羊分布區均可適宜養殖。
C. 德國肉用美利奴:適宜新疆,甘肅、青海、內蒙、遼寧、吉林、黑龍江等細毛羊生產區。
D. 小尾寒羊:適宜北方農區和半農半牧區。
(七)毛絨羊
A. 遼寧絨山羊:適宜我國北方各省、區適宜飼養絨山羊地區飼養。
B. 內蒙古白絨山羊(阿爾巴斯型):適宜我國北方各省、區適宜飼養絨山羊地區飼養。
C. 新吉細毛羊:適宜在我國西北、東北等牧區、半農半牧區飼養。
(八)薩能奶山羊:適宜陜西、山東、山西、河南、河北、遼寧等多省份養殖。
(九)北京鴨
A. Z型北京鴨:適宜在全國推廣養殖。
B. 南口1號北京鴨:適宜在全國推廣養殖。
(十)肉雞
A. 京星黃雞:適宜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地區養殖。
B. 嶺南黃雞:適宜在全國各個區域。
C. 粵禽皇雞:適合全國(西藏除外)飼養,尤其適合提供沿海地區和大中城市消費市場。
D. 新興矮腳黃雞配套系:適宜華南、華東、華中等地區。
E. 京海黃雞:適宜全國推廣,主推區域為江、浙、滬、皖等華東地區。
F. 三高青腳黃雞3號:適宜全國,重點在華中地區推廣養殖。
(十一)蛋雞
A. 京粉2號蛋雞配套系:適宜雞蛋主產區及全國。
B. 農大3號小型蛋雞配套系:適宜雞蛋主產區及全國。
(十二)鵝
A. 天府肉鵝配套系:適宜具備肉鵝養殖基礎條件的地區。
B. 小型豁眼鵝快長系:適宜在全國各地推廣飼養。
(十三)紹興麻鴨:適宜在全國各個區域。
(十四)浙系長毛兔:適宜在我國華東、華北、西南、東北等地區飼養。
(十五)選配種蜂
A.“浙農大1號”意蜂 :已推廣到全國各地(西藏除外),特別適合長江中下游蜂王漿生產主產區。
B.晉蜂3號配套系:適宜區域由原來的“華北地區”擴大為“全國”。
(十六)牧草
A. 紫花苜蓿:適應性強,耐寒、耐旱、耐鹽。苜蓿成株的根可耐零下25℃嚴寒;苜蓿因有強大的根系,深入土中吸收深層水分,較耐干旱;同時苜蓿有較強的抗鹽性。適宜貴州省栽培。
B. 多年生黑麥草:多年生黑麥草喜溫暖濕潤氣候,不耐高溫,不耐嚴寒。要求夏季涼爽、冬無嚴寒。在年降水量500~1500毫米的地方都可種植,最宜900~1000毫米的降水條件,其最適溫度為20~25℃,在10℃時亦能較好生長。性喜肥,適宜在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粘土上種植,亦可在微酸性土壤上生長,適宜的ph值為6~7。但不宜在沙土或濕地上種植。
漁業(13個)
(一)蟹
A.中華絨螯蟹“光合1號”:適宜在我國東北、華北、西北及內蒙古地區淡水水體中養殖。
B.中華絨螯蟹“長江1號”:適宜在長江流域進行池塘、湖泊網圍、水庫、溝渠、稻田養殖以及其它區域易人為控制的水體。
C.三疣梭子蟹“黃選1號” :適宜遼寧、河北、天津、山東、江蘇、浙江、福建等沿海海水養殖池塘。
D.青蟹:適宜溫暖海區沿岸生活,廣泛分布于全國沿海地區,養殖用水鹽度不低于5‰。
(二)蝦
A.中國對蝦“黃海2號”:適宜山東、天津、河北、江蘇等沿海可控水域養殖。
B.雜交青蝦“太湖1號”:適宜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人工可控的淡水池塘養殖。
C.羅氏沼蝦“南太湖2號”:適宜水溫連續90天達22℃以上的地區養殖。要求養殖用水為淡水或鹽度在3‰以內的咸淡水。并要求在人工可控制的水體中養殖。
D.斑節對蝦“南海1號”:適宜我國華東、華南的鹽度高于2的沿海地區養殖。
E.南美白對蝦SPF :適宜全國沿海地區養殖,經淡化后可在鹽堿地及淡水水域養殖。
F.凡納濱對蝦“中興1號”:適宜我國沿海及內陸鹽度在0.5‰以上,水溫18-35℃的地區養殖。
G.凡納濱對蝦“科海1號”:適宜我國廣大海水及咸淡水區域(包括灘涂、濕地、河口地區)養殖。
H.凡納濱對蝦“桂海1號”:適宜熱帶、亞熱帶廣大海水及咸淡水區域養殖,適宜養殖鹽度在0.5~45‰,適宜養殖溫度22~35℃。
I.克氏原螯蝦:我國除西藏、青海等高原地區外,都可以進行克氏原螯蝦養殖,尤其適宜長江中下游地區和淮河流域。
(三)羅非魚
A.奧尼羅非魚 :適宜池塘、海水、湖泊圍欄、稻田、網箱以及工廠化流水養殖。適宜水溫為10℃以上,4℃以下會凍死。
B.“夏奧1號”奧利亞羅非魚:適宜池塘、海水、湖泊圍欄、稻田、網箱以及工廠化流水養殖。適宜水溫為10℃以上,4℃以下會凍死。
C. “新吉富”羅非魚:適宜池塘、海水、湖泊圍欄、稻田、網箱以及工廠化流水養殖。適宜水溫為10℃以上,4℃以下會凍死。
D.尼羅羅非魚“鷺雄1號”:適宜淡水、半咸水水域的池塘、小山塘水庫、網箱、工廠化流水等養殖,適宜水溫為10℃以上,5℃以下會凍死。
(四)鯽魴
A異育銀鯽“中科3號”:適宜在全國范圍內的各種可控水體內養殖。
B.湘云鯽2號:適宜可控的淡水水域養殖,可進行池塘、水庫、湖泊、網箱、稻(蓮)田等養殖。
C方正銀鯽:全國各地淡水池塘、稻田、網箱均可養殖。
D雜交黃金鯽 :可在全國范圍內淡水池塘養殖。
E.團頭魴“浦江1號” :適宜全國可控的淡水養殖水域。
(五)鱔鰍
A.黃鱔:全國各地淡水池塘、水庫、湖泊等可控水域均可養殖。
B.泥鰍:全國各地池塘、稻田、河道等水域均可養殖。
C.黃顙魚“全雄1號”:全國淡水水域進行池塘、網箱、稻(蓮)田養殖。
(六)鯉
A.津新鯉 :適宜淡水池塘、水庫、湖泊、河道、稻田和低洼鹽堿地水域養殖。
B.松浦鏡鯉:適宜淡水池塘、稻田、網箱養殖。
C.烏克蘭鱗鯉 :適宜淡水池塘、水庫、湖泊、河道、稻田和低洼鹽堿地水域養殖。
D福瑞鯉 :適宜在全國淡水水域中養殖。
E.豫選黃河鯉 :全國各地,特別是沿黃河地區。
(七)鰱
A.長豐鰱 :全國可控水體均適宜養殖。
B.津鰱:適宜在我國北方地區淡水水域中養殖。
(八)鮰鱧
A.斑點叉尾鮰 :適宜全國各地以池塘、稻田、網箱和工廠化等方式養殖。
B. 雜交鱧“杭鱧1號”:適合在長江中下游各黑魚養殖區域養殖,并要求在人工可控制的水體中養殖。
(九)大口黑鱸“優鱸1號”:適合在我國南方地區淡水水域進行池塘主養或套養,也適合淡水網箱養殖。
(十)大黃魚“閩優1號”:適宜于福建、浙江和廣東等海域人工養殖。
(十一)鲆鰈類
A.半滑舌鰨:適宜在全國沿海地區可養殖。
B.大菱鲆“丹法鲆”:在山東、河北、遼寧等地進行海水養殖。
C.牙鲆“鲆優1號”:適宜在我國北方沿海進行池塘、網箱和工廠化養殖。
D.牙鲆“北鲆1號”:適宜在全國可人工控制的海水水域養殖。適宜推廣區域主要為遼寧、河北、天津、山東、江蘇、浙江、福建等省市。
(十二)貝類
A.雜交鮑“大連1號”:適宜渤海、黃海海域以及福建和廣東北部海域養殖。
B.雜色鮑“東優1號”:適宜福建、廣東、廣西、海南和臺灣等省區。
C.海灣扇貝“中科2號”:適宜在黃渤海區域海水水體中養殖。
(十三)海藻
A.雜交海帶“東方3號”:適宜山東、遼寧、河北等北方沿海地區。
B.海帶“黃官1號”:適宜福建、遼寧、山東、江蘇、浙江等全國可養殖海帶沿海地區。
C.壇紫菜“申福1號” :適宜閩、浙、粵三省沿海。
D.壇紫菜“閩豐1號”:適宜福建、浙江和廣東等沿海地區。
第二部分 103項主推技術
綜合技術(10項)
(一)測土配方施肥技術
(二)地力培肥與土壤改良配套技術
A.秸稈腐熟還田技術
B.綠肥種植技術
C.酸化土壤改良技術
D.“沼渣沼液”綜合利用培肥技術
(三)水肥一體化技術
(四)高效緩釋肥料施用技術
A.新型包膜緩釋肥施用技術
B.穩定性肥料施用技術
(五)中微量元素肥料高效施用技術
(六)北方旱地全膜覆蓋技術
(七)土壤消毒技術
A.利用生物有機肥克服經濟作物連作生物障礙技術
B.石灰氮土壤消毒技術
C.光合細菌防治蔬菜苗期土傳病害技術
(八)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
A.人工釋放天敵控害技術
B.害蟲誘殺技術
C.生物農藥應用技術
D.生態控制技術
E. 農田鼠害TBS監測與防控技術
(九)農藥安全使用技術
(十)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技術
農機技術(12項)
(一)水稻機械化生產技術
A.水稻機械化育秧技術
B.水稻機械化插秧技術
(二)小麥機械化生產技術
A.黃淮海地區冬小麥機械化生產技術
B.稻茬麥機械化生產技術
(三)玉米機械化生產技術
(四)油菜機械化生產技術
A.機械化種植技術
B.機械化收獲技術
(五)棉花機械化生產技術
A.棉花播種機械化技術
B.機械化采棉技術
C.機械化殘膜回收技術
D.機械化采收籽棉預處理技術
(六)花生機械化生產技術
A.麥茬全秸稈覆蓋花生機械化免耕播種技術
B.半喂入花生聯合收獲技術
(七)甘蔗機械化生產技術
A.甘蔗聯合種植機械化技術
B.甘蔗中耕施肥培土機械化技術
C.甘蔗切段式機械化收獲技術
(八)保護性耕作技術
A.東北壟作區(含東北水田區)
B.長城沿線農牧交錯區
C.西北黃土高原區
D.西北綠洲農業區
E.黃淮海兩茬平作區
F.南方水旱連作區
(九)土壤深松機械化技術
(十)高效節水灌溉機械化技術
A.噴灌技術
B.微灌技術
C.滲灌技術
(十一)草原復壯機械化生產技術
A.牧草切根復壯機械化技術
B.牧草切根施肥補播復壯機械化技術
C.牧草馬蓮碎根復壯機械化技術
D.牧草狼毒剔除復壯機械化技術
(十二)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機械化技術
水稻(10項)
(一)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技術
(二)水稻缽苗機插與擺栽技術
(三)水稻旱育栽培技術
(四)水稻拋秧栽培技術
(五)超級稻高產栽培技術
(六)水稻精確定量栽培技術
(七)水稻“三定”栽培技術
(八)水稻災害防控與補救栽培技術
A.水稻高溫災害防控技術
B.水稻低溫災害防控技術
C. 水稻干旱災害防控技術
D.雜交中稻洪澇災害后蓄留再生稻技術
(九)雙季稻機械化生產技術
(十)水稻主要病蟲害防控技術
A、稻瘟病:“一浸二送三預防” 防控稻瘟病技術
B、紋枯病:“健身栽培+倍量施藥”防控水稻紋枯病技術
C、稻曲病、穗腐病、穗(谷)枯病:“一浸兩噴”防控技術
D、水稻條紋葉枯病、黑條矮縮病、南方黑條矮縮病:“抗、避、斷、治”防控技術
E、稻飛虱(褐稻虱、白背飛虱、灰飛虱):“選藥-選時-噴到位”防控稻飛虱技術
F、稻縱卷葉螟:防控技術
G、螟蟲(二化螟、三化螟):“栽培避蟲+性誘劑誘捕”防控螟蟲技術
小麥(9項)
Ⅰ.黃淮海地區
(一)小麥規范化播種技術
(二)冬小麥節水省肥高產技術
(三)冬小麥寬幅精播高產栽培技術
(四)小麥深松少免耕鎮壓栽培技術
(五)主要病蟲草害統防統治技術
Ⅱ.長江中下游地區及西南地區
(一)稻茬麥免(少)耕機械播種技術
A、長江中下游地區
B. 西南地區
(二)旱地套作小麥帶式機播技術
Ⅲ. 西北地區
(一)旱地小麥蓄水覆蓋保墑技術
Ⅳ.東北地區
(一)深松蓄水保墑耕作技術-
玉米(6項)
Ⅰ.黃淮海地區
(一)玉米“一增四改”技術
(二)夏玉米免耕直播高產栽培技術
Ⅱ.西南玉米區
(一)西南旱地玉米抗旱播種豐產技術
A、西南玉米抗旱精播豐產技術
B、玉米“W型”覆膜集雨高產栽培技術
C、玉米育苗移栽技術
Ⅲ.北方春玉米區
(一)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增產技術
(二)玉米密植高產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
(三)玉米全膜雙壟溝播抗旱技術
大豆(4項)
(一)大豆“壟三”栽培技術
(二)大豆窄行密植技術
(三)麥茬夏大豆節本栽培技術
(四)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
棉花(7項)
Ⅰ.長江流域棉區
(一)棉花輕簡育苗移栽技術
(二)棉花專用配方緩控釋肥技術
(三)麥(油)后移栽棉高產栽培技術
Ⅱ.黃河流域棉區
(一)鹽堿地棉花豐產栽培技術
(二)棉花高產簡化栽培技術
Ⅲ.西北內陸棉區
(一)棉花機械化收獲技術
(二)高密度膜下滴灌植棉技術
油菜(3項)
(一)油菜機械化生產技術
(二)油菜輕簡高效栽培技術
(三)油菜主要災害防控技術
A.油菜“一促四防”抗災技術
B. 油菜主要害蟲防治技術
C.油菜封閉除草新技術
D.油菜根腫病綜合技術
花生(2項)
(一)丘陵旱地花生高產增效栽培技術
(二)花生夏直播生產技術
馬鈴薯技術(3項)
(一)北方旱地馬鈴薯農機農藝一體化栽培技術
(二)馬鈴薯主要土傳病害的綜合防治技術
(三)中原二季作區春作馬鈴薯早熟、豐產、高效覆蓋栽培技術
果蔬(6項)
(一)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防控技術
(二)蔬菜育苗基質配制技術
(三)設施番茄水肥一體化精準管理技術
(四)蘋果矮砧密植集約栽培技術
(五)柑橘營養診斷配方施肥技術
(六)果園壁蜂授粉技術
其它經濟作物(3項)
(一)食用菌病蟲害綠色高效防治技術
(二)小蠶共育技術
(三)甘蔗溫水脫毒種苗生產技術
畜牧獸醫(19項)
I. 規模養殖產業綜合配套技術
(一)規模養殖場標準化配套技術
A.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綜合技術
B.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技術
C.肉羊標準化規模飼養綜合配套技術
D.蛋雞標準化規模飼養技術
E.肉雞標準化規模養殖綜合技術
F. 肉牛標準化規模養殖技術
G. 優質后備奶牛培育綜合配套技術
H. 奶牛數字化精細養殖技術
II. 畜禽繁育技術
(一)提高母豬繁殖效率技術
(二)奶牛生產性能測定(DHI)與日糧調控技術
(三)人工受精技術
A.豬人工授精技術
B. 奶水牛同期發情人工授精技術
C.奶牛性控精液人工授精技術
D.山羊和綿羊工授精技術
E. 兔人工授精技術
III. 飼料營養技術
(一)全混合日糧(TMR)調制飼喂技術
A. 奶牛全混合日糧(TMR)調制飼喂技術
B. 奶牛TMR質量控制與綜合評價技術
C. 肉牛全混合日糧(TMR)調制飼喂技術
(二)青貯飼料生產技術
A. 青貯原料選擇與收集
B.青貯制作的主要技術設備
C. 青貯玉米的種植
E. 苜蓿青貯技術
F.苜蓿裹包青貯技術
(三)豬、禽飼料營養技術
A. 豬高效飼料配制技術
B. 家禽高效飼料配制技術
IV. 飼料添加劑與飼料資源開發技術
(一)新型飼料添加劑應用
A.益生素飼料添加劑應用技術
B.氨基酸絡合微量元素飼料添加劑應用
(二)糟渣類飼料的貯藏技術
V. 營養素減排與糞肥資源化利用技術
(一)規模化畜牧場營養素減排與沼氣技術
A. 規模化奶牛場氮、磷減排技術
B. 畜禽養殖糞污沼氣能源生態利用綜合技術
VI. 畜產品質量安全控制技術
(一)奶牛養殖與牛奶質量安全控制技術
A.有機牛奶生產綜合配套技術
B.生鮮乳安全生產技術
(二)肉畜養殖與肉產品質量安全控制技術
A. 安全優質豬肉及制品產業化開發關鍵技術
B. 肉羊規模化育肥與優質肥羔生產技術
VII. 畜牧設施設備技術
(一)規模畜禽場設施設備應用技術
A.我國南方、中原地區育肥牛舍建筑方案
B.山羊適度規模高床舍飼配套技術
C.家禽養殖場舍內環境自動監測與智能化調控技術
D.B超妊娠診斷技術的推廣與應用
VIII. 草業技術
(一)紫花苜蓿綜合生產技術
(二)草原蟲害微生物防治技術
IX. 疫病控制技術
(一)防治技術
A. 兔球蟲病防治技術
B.包蟲病綜合防控技術
C. 綿羊支原體肺炎防治技術
D. H9N2亞型禽流感防治技術示范
E. 規模豬場傳染病控制技術
F. 奶牛隱性乳房炎LMT診斷技術
(二)凈化技術
A. 雞白血病的凈化技術
B. 種豬場重點疫病凈化技術
(三)病死畜無害化處理技術
A. 死雞無害化處理發酵池
B. 畜禽動物尸體高溫生物降解無害化處理機械技術
C. 畜禽動物尸體高溫高壓無害化處理機械技術
(四)重大動物疫情處置綜合技術
漁業(9項)
(一)河蟹生態養殖技術
(二)蝦類健康養殖技術
A對蝦健康養殖技術
B中國對蝦“黃海2號”健康養殖技術
C.克氏原螯蝦生態養殖技術
D青蝦雙季健康養殖技術
E.多種對蝦病毒的現場快速高靈敏檢測技術
F魚蝦混養技術
(三)羅非魚健康養殖技術
(四)大黃魚標準化健康養殖技術
(五)海水池塘健康養殖技術
A海參健康養殖技術
B海水池塘立體養殖技術
C.海水池塘多營養層次生態健康養殖技術
(六)海水工廠循環水健康養殖技術
(七)水產養殖節能減排技術
A池塘高效增氧技術
B淡水池塘養殖水質工程化調控技術
C. 池塘微生態制劑水質調控技術
D漁用膨化飼料應用技術
E池塘魚菜共生綜合種養技術
(八)草魚人工免疫防疫技術
(九)稻田綜合種養技術
A稻田綜合種養技術(稻魚共作)
B稻田綜合種養技術(稻鱉共作)
C稻田綜合種養技術(稻蝦共作)
D稻田綜合種養技術(稻鰍共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