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23個)
Ⅰ.黃淮海地區
(一)濟麥22:適宜在黃淮冬麥區北片的山東、河北南部、山西南部、河南安陽和濮陽及江蘇淮北麥區高水肥地塊種植。
(二)百農AK58:適宜在黃淮冬麥區南片的河南中北部、安徽北部、江蘇北部、陜西關中地區、山東菏澤地區高中產水肥地早中茬種植。
(三)西農979:適宜在黃淮冬麥區南片的河南中北部、安徽北部、江蘇北部、陜西關中地區、山東菏澤地區高中產水肥地早中茬種植。
(四)鄭麥366:黃淮冬麥區南片的河南中北部、安徽北部、陜西關中地區、山東菏澤地區高中水肥地早中茬種植。
(五)周麥22:適宜在黃淮冬麥區南片的河南中北部、安徽北部、江蘇北部、陜西關中地區及山東菏澤地區高中水肥地早中茬種植。
(六)煙農19:適宜山東省畝產400~500公斤地塊、安徽和江蘇兩省淮北麥區、山西南部、北京郊區中水肥地種植。
(七)邯6172:適宜在黃淮冬麥區北片的河北中南部、山西中南部和山東中上等水肥地,黃淮冬麥區南片的江蘇北部、安徽北部、河南中北部、陜西關中地區的高中水肥麥田早茬種植。
(八)煙農21:適宜在黃淮冬麥區的山東、山西東南部,河南西北部,陜西渭北旱塬,河北東南部,甘肅天水地區旱地種植。
(九)新麥26:適宜在黃淮冬麥區南片的河南(信陽、南陽除外)、安徽北部、江蘇北部、陜西關中地區高中水肥地塊早中茬種植。
(十)石麥15:適宜在黃淮冬麥區北片的山東、河北中南部、山西南部中高水肥地,北部冬麥區的北京、天津、河北中北部、山西中部和東南部的水地,河北黑龍港流域半干旱地和肥旱地種植。
(十一)鄭麥7698:適宜在黃淮冬麥區南片的河南中北部、安徽北部、江蘇北部、陜西關中地區高中水肥地塊早中茬種植。
(十二)衡觀35:適宜在河北中南部、山西南部種植,黃淮冬麥區南片的河南中北部、安徽北部、江蘇北部、陜西關中地區、山東菏澤地區高中產水肥地早中茬種植,長江中下游冬麥區的湖北省襄樊地區種植。
(十三)良星66:適宜在黃淮冬麥區北片的山東、河北中南部、山西南部、河南安陽水地種植,黃淮冬麥區南片的河南(信陽、南陽除外)、安徽北部、江蘇北部、陜西關中地區高中水肥地塊早中茬種植。
(十四)淮麥22:適宜在黃淮冬麥區南片的河南中北部、安徽北部、江蘇北部、陜西關中地區、山東菏澤地區中高肥力地塊種植。
Ⅱ.長江中下游地區
(一)揚麥16:適宜江蘇省淮南麥區和上海市麥區種植。
(二)鄭麥9023:適宜長江中下游麥區的安徽和江蘇沿淮地區、河南南部及湖北省麥區中上等肥力地塊種植。
(三)揚麥13:適宜在安徽、江蘇兩省淮南麥區推廣種植。
(四)襄麥25:適宜湖北省小麥產區種植。
Ⅲ. 西南地區
(一)川麥42:適宜在西南冬麥區的四川、重慶、貴州、云南、陜西南部、河南南陽、湖北西北部等地區種植。
(二)綿麥367:適宜在西南冬麥區的四川,重慶西部,云南中部和北部,陜西漢中,湖北襄樊地區,貴州中部和西部種植。
Ⅳ.西北地區
(一)寧春4號:適宜在寧夏山川水地、內蒙古河套灌區及延山井灌區、土默川井灌區、甘肅、新疆、山西、陜西、廣西等地區種植。
(二)新冬20:適宜南疆早熟冬麥區種植。
V.東北地區
(一)龍麥33:適宜在東北春麥區的黑龍江北部及內蒙古呼倫貝爾地區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