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民日報 》( 2014年01月20日 08 版)
信息員從江蘇省棉花主產區了解到,當前許多種子經營和農資供應網點,各種棉花種子已紛紛進架上柜,但僅有咨詢者卻少見購買者。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傳統主產區棉花生產的萎縮,種植面積的減少以及沿海及長江流域棉區推行輕簡棉花栽培模式,實行工廠化集約育苗存在因果關系。
從各地上報的農業信息看,2014年當地棉花種植面積至少較今年減少兩成左右,原因仍是種棉比較效益低,市場波動風險大以及大多數地方土地流轉后,原先的糧棉田塊大多被改作設施栽培,品種上由特經種養殖項目取代。此外,大豐及射陽等地今年將擴大棉花穴盤基質集約化工廠育苗,擴大麥后棉種植面積,這樣,農戶對棉種的需求就大為減少。因多數棉區推行良種主推形式,不列入國家補貼,不在主推范圍的棉花品種,盡管供應商盡力宣傳其品質產量,認購的農戶還是較少。據初略統計,傳統棉花主產區至目前的棉種上市量已近乎飽和,但零售比例不足用量的10%,即使不用工廠化育苗的農戶,也因對新年棉花生產舉棋不定而仍未定制購種計劃。 江蘇省棉花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