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河南省秋糧收購呈現復雜局面:一方面是稻谷收購場面火熱,糧庫門口排長隊交售糧食,一方面是玉米市場冷清,價位偏低農民惜售。
在河南社旗縣農村,家家戶戶的門前用鐵絲網碼著成堆的玉米,農民老劉指著自家的玉米垛說,人工、化肥、種子都在漲價,現在的收購價格群眾都難以接受。
老劉:玉米,現在這個價格下降了,一斤是收入一塊零七分,這個價一般都不愿意賣。
而在河南原陽國家糧食儲備庫,稻谷收購市場卻十分紅火,前來交售稻谷的農用車排起了長隊,農民李戰航告訴記者,他家40多畝地今年收獲了近4萬多斤稻谷,先前已經賣掉了一萬斤,準備分批把剩下的也賣到糧庫收購點。
李戰航:今年稻子下來價格還可以,從1塊2漲到了1塊3毛3,基本上這幾年算是最高了,那你還不趕緊把稻賣了,多掙點錢。
鄭州糧食市場分析師孫忻則認為,河南啟動的中晚稻最低收購價預案,帶動了農民售糧的積極性。
孫忻:在中儲糧委托的庫點,按照國家的托市價,敞開收購,國家托市價比市場收購價平均每斤高了將近5毛錢,這樣農民非常愿意把糧食交到國家托市庫點。
與稻谷的靈活收購政策不同,玉米買賣就沒有那么幸運。河南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信息研究中心副主任田建民認為,稻谷托市帶動了農民售糧的積極性,而玉米市場化程度高,在進口玉米的沖擊下,價格走低。
田建民:玉米一直沒有托市,市場化程度非常高。稻谷不受影響,稻谷就正常收購,進口不是太多,就是一個保護價。(記者任磊萍 河南臺記者賀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