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黃河流域棉花全程機械化的健康發展,初步篩選適宜機械采收的棉花品種,探索機采品種的評價方法,全國農技中心今年分別在山東省東營市、河北省河間市安排了機采棉品種篩選試驗。試驗的田間設計、播種技術、種植密度、化學調控、栽培管理、脫葉催熟等方面均完全符合機采要求,設計了全面、合理的調查記載方案。10月16日,全國農技中心品種區試處聯合山東省種子管理總站在東營試驗點組織開展了凱斯620采棉機的現場收獲,目前,正在加緊完成結果匯總、品質檢測、數據分析等試驗后續工作。
試驗初步表明,在黃河流域棉區,只要選擇適宜的采棉機,采收效果是比較理想的。但是,機采棉對品種的特性提出了特定的要求,比較重要的特性應該包括品種的生育期、株高、耐密性、集中結鈴性、熟相、對落葉劑和催熟劑的敏感性、對化學調控的敏感性等,試驗品種間的差異明顯。這將給品種選育以及品種評價提出新的挑戰。
這是我國黃河流域首次開展機采棉品種篩選試驗,由于方案合理、措施得當、推動有力,特別是東營市農業局各部門、市農科院的全力配合,試驗取得成功,初見成效。今后應進一步加強試驗研究,總結出機采棉對品種特性的要求,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機采棉品種評價體系。















